[1] 孙威江,陈泉宾,林锻炼,高志鹏. 武夷岩茶不同产地土壤与茶树营养元素的差异[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8,37(1): 47—50.[2] 徐桂妹,陈泉宾. 武夷岩茶产区的气候条件分析[J]. 茶叶科学技术, 2009(3): 36—38.[3] 陈德华,陈桦. 武夷肉桂茶优良品质成因及生产技术探讨[J]. 茶叶科学技术, 2007(4): 44—45.[4] 邹邦基. 微量元素与微肥施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5] 徐加宽,杨连新,王志强,董桂春,黄建晔,王余龙. 土壤铜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19(3): 262—268.[6] 韩金玲,李雁鸣,马春英. 锌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18(4): 72—75.[7] 李延,秦遂初. Zn对水稻生理代谢的影响及潜在性缺Zn诊断[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9,28(l): 66—70.[8] 刘克锋. 土壤、植物营养与施肥[M]. 北京: 中国气象出版社, 2004.[9] 邹邦基,何雪晖. 植物的营养[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5.[10] 李以暖,王凯荣. 茶叶品质与环境地质关系的探讨[J]. 茶叶, 1995,21(2): 5—8.[11] 陈磊, 罗丹,梁巧凤,郭雅玲,王果. 福建铁观音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铁含量[J]. 福建农业学报, 2009,24(2): 153—156.[12] 李以暖,王凯荣. 茶叶产量和品质与地质环境关系的研究[J].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6,5(4): 247—252.[13] 方玲,伊仁青,张庆孝,蔡云珠,曾秀燕. 不同母质的土壤对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9,28(4): 461—465.[14] 施嘉播. 茶树矿质的供应[J]. 福建茶叶, 1999(l): 2—4.[15] 莫治雄. 茶树微量元素营养研究综述[J]. 广东茶叶, 1995(1): 6—14.[16] 浙江农业大学. 茶树栽培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79.[17] 沈善敏. 中国土壤肥力[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70—449.[18] 中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土壤[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94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