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志刚. 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 来端. 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采穗圃营建技术[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2): 165—168.
[3] 潘志刚. 15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初报[J]. 林业科学, 2000,36(Z1): 70—79.
[4] 王惠英,来家学. 加勒比松、火炬松在广西引种成功在适生地区应大力发展[J]. 广西林业, 1990(1): 11—12.
[5] 徐有明,唐万鹏,徐期瑚,刘立德,郑兰英. 武汉引种火炬松种源基本密度的变异与综合选择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18(2): 180—184.
[6] 薛万华. 火炬松优良家系引种与造林对比试验及选择[J]. 海峡科学, 2006(5): 92—93.
[7] 林启龙. 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生长特点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22(2): 133—136.
[8] 王金榜,王博,杨雅婕,刘天颐,黄少伟. 火炬松种子园无性系花粉产量变异研究[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33(5): 21—26.
[9] 刘纯鑫,刘天颐,黄少伟,罗锐,杨会肖,王爱平. 英德火炬松种子园子代在粤北的生长规律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2,25(5): 670—676.
[10] 龙应忠,吴际友,童方平,李正海,付俊龙. 火炬松种子园无性系种实性状遗传与变异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6): 103—106.
[11] 陈孝英. 火炬松、湿地松扦插繁殖成功[J]. 林业科学研究, 1992(2): 209.
[12] 李江南,万细瑞,曾平生,黄冬青. 湿地松、火炬松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3(5): 493—498.
[13] 王乐辉,费世民,陈秀明,何亚平,蒋建强,雷彻虹. 我国林木采穗圃经营技术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 2011,32(3): 52—59.
[14] 张耀雄. 不同栽培技术对芳香樟穗条产量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学, 2015,44(1): 52—55.
[15] 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张薇,王文俊,郑书绿,欧亚,汪亚俞. 不同地径截干对旱冬瓜枝条萌发与穗条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46(2): 96—99.
[16] 张薇,王文俊,李莲芳,鲍雪纤,郑书绿,苏柠,郭樑,于国栋,王文静. 施肥及喷施B-Y2和IBA对云南松苗木芽萌发和穗条产量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5,35(6): 66—71.
[17] 王怀青,赵刚. 施肥对芳樟采穗圃穗条产量的影响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 2007(1): 32—33.
[18] 余发新,潘惠新,刘腾云,朱祺,高柱,江洪如,王碧琴,周华. 杂种马褂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Ⅰ穗条产量及促根剂配方试验[J]. 江西科学, 2005(6): 713—717.
[19] 徐肇友,陈焕伟,楚秀丽,肖纪军,周志春. 红豆树截干时间和截干高度对穗条生长的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 2017,44(4): 13—17.
[20] 廖焕琴,潘文,林元震,张卫华,张方秋. 截干高度对红锥的促萌效果研究[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32(3): 49—54.
[21] 黄烈健,易敏. 大叶相思不同种植密度及修剪高度对穗条量及扦插生根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33(8): 10—13, 37.
[22] 李恒,刀丽平,和献锋,沈杰,张春花. 密度和施肥配比对核桃采穗圃产穗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7): 1985—1987, 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