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盛业. 金花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1–5.
[2] 黄连冬. 金花茶杂交新品种的选育[Z].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金花茶公园, 2016, 10.
[3] 韦晓娟,廖健明,马锦林,李开祥,梁海英. 金花茶与部分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初报[J]. 广西林业科学, 2016,45(4): 431–436.
[4] 黄燮才. 金花茶开发利用概况及前景预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4,1(6): 10–11.
[5]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6] 陈雪梅,林玮,玄祖迎,薛克娜. 9种金花茶栽植初期生长表现比较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9(8): 1–3.
[7] 薛克娜,玄祖迎,陈思宁,文珊娜,黄永芳. 显脉金花茶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47(1): 13–17.
[8] 王翊,喇燕菲,戴宇琴,黄晓娜,石诗云. 9种金花茶类植物在南宁的开花物候期及花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29(3): 43–49.
[9] 席培宇,姚松林,王莹,王济红. 贵州金花茶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种子, 2020,39(3): 156–160.
[10] 陈凤燕,赵雪梅,洪燕萍. 金花茶离体培养体系的研究[J]. 龙岩学院学报, 2019,37(5): 95–99.
[11] 刘凯,李开祥,韦晓娟,梁文汇,王坤. 基于SLAF-seq技术的金花茶SNP标记开发及遗传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19,37(3): 79–83.
[12] 陈莉萍,解兵斌,唐绍清. 基于SSR标记的平果金花茶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10): 3288–3293.
[13] 张佩霞,于波,邹春萍,黄丽丽,赵超艺,孙映波. 金花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功能及提取分离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9,46(1): 13–20.
[14] 许凡萍. 金花茶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产品加工, 2019(23): 67–68,75.
[15] 李仁菊. 广西金花茶中多酚的提取和抗氧化性能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6] 罗在柒,姜运力,李兰,田凡,颜凤霞. 贵州原产两种金花茶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及重金属成分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0,40(15): 61–63.
[17] Mimamniha M, Faroughi F, Tahmasbpour E. An overview on role of some trace elements in human reproductive health, sperm function and fertilization process[J]. Reviews on Environmental Health, 2019,34(4): 339–348.
[18] 何进勇,邝新红,李征征,卫晓慧,杜鸿志. 三种金花茶提取物降脂作用实验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18(4): 644–647.
[19] 陈林妹,王亚军,肖颖梅,孟凡燕,夏星. 壮药金花茶叶的降血糖活性筛选[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7,31(2): 31–35.
[20] 宁恩创,熊燕,韦璐,黄雯雯,夏志新. 金花茶黄酮的分离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广西轻工业, 2011(3) : 1–2,19.
[21] 温静,梁伟,王欣晨,李彤彤,白鑫. 金花茶化学成分及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20,30(8): 487–492.
[22] 贺栋业. 金花茶药用叶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23] He X, Li H, Zhan M X.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 extract potentiates the sensitivity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to paclitaxel via the induction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J].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2019,12: 10811–10825.
[24] 邓智慧. 广西金花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南方农业, 2019,13(18): 134–135.
[25] 王欣晨,李文兰,阎新佳,温静,王靖雅,刘贵云. 金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34(5): 522–527,563.
[26] 王振,李品礼,王婷,雷福厚. 金花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47(8): 28–33.
[27]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Z]. 2003, 02.
[28] 王光亚.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9] 王元凤. 金花茶叶营养成分分析及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
[30] 覃小玲,史艳财,韦霄,黄荣韶,孔德鑫. FTIR比较分析与鉴定3种金花茶叶片中的化学成分[J]. 光谱实验室, 2012,29(3): 1303–1307.
[31] 王坤,黄晓露,梁晓静,韦晓娟,李开祥,马锦林. 11种金花茶组植物叶片活性成分含量对比[J]. 经济林研究, 2018,36(1): 110–114.
[32] 赵鸿杰,罗昭润,丁岳炼,玄祖迎,李鑫. 金花茶老叶和嫩叶营养成分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37(5): 52–56.
[33] 汪梦婷,张贵良,刘云,辛亚龙,辛培尧,唐军荣. 云南金花茶矿质元素及功能成分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4): 118–121.
[34] 韦记青,漆小雪,蒋运生,柴胜丰,陈宗游,李忠超. 同群落金花茶与显脉金花茶叶片营养成分分析[J]. 营养学报, 2008(4): 420–421,424.
[35] 柴胜丰,唐健民,陈宗游,韦记青,漆小雪,韦霄. 毛瓣金花茶叶片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分析[J]. 食品科技, 2016,41(3): 110–114.
[36] 杨亚军. 中国茶树栽培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7] 程金生,李舒雅,万维宏,范文明. 凹脉金花茶冲剂抗氧化活性研究[J]. 广州化工, 2020,48(14): 9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