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兆芬. 无忧花属[M]//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39卷): 豆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207–209.
[2] 王华宇, 陈乃明, 杨利平, 何贵整, 陈俊锦, 王鹏良, 杨琼. 中国无忧花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 116–119.
[3] 曾宋君. 无忧树的繁殖与栽培管理[J]. 广东园林, 2001, 23(2): 40–41.
[4] 罗伟聪. 中国无忧花历史文化特性及在华南地区的种植养护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6, 32(6): 164–166.
[5] Pradhan P, Joseph L, Gupta V, Chulet R, Arya H, Verma R, Bajpai A. Saraca asoca (Ashoka): a review[J].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09, 1(1): 62–71.
[6] 叶子飘, 高峻. 光响应和CO2响应新模型在丹参中的应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7(1): 129–134.
[7] 钟楚, 王毅, 简少芬, 李正风, 陈宗瑜. 云南玉溪烟区两烟草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对光和CO2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3): 436–441.
[8] 张俊猛, 胡伟荣, 马萧萧, 刘冬云. 6种宿根花卉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17, 32(1): 72–76.
[9] 赖帅彬, 潘新雅, 简春霞, 李军保, 郭尚洙, 徐炳成, 王智. 转苜蓿MsOr基因烟草光合–光响应和光合–CO2响应曲线特征研究[J]. 草地学报, 2020, 28(1): 20–30.
[10] 李国泰. 8种园林树种光合作用特征与水分利用效率比较[J].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291–296.
[11] 杜凌, 丁波, 徐德静, 王鹏鹏. 桫椤对光照和CO2的响应曲线及其模型拟合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8, 45(7): 56–61.
[12] Ye Z P. A new model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adiance and the rate of photosynthesis in Oryza sativa[J]. Photosynthetica, 2007, 45(4): 637–640.
[13] 王小菁. 植物生理学(第8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124–126.
[14] 王定跃, 曹婷, 王贤荣, 刘永金, 徐滔. 深圳地区桂花夏冬季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 125–129.
[15] 张恒, 陈锐帆, 林嘉蓓, 奚如春. 19个油茶主栽品种在广东的光合特性比较[J]. 经济林研究, 2022, 40(2): 48–61.
[16] 刘雅辰, 赵琛迪, 杨子, 胡启立, 赵勇. 太行山南麓不同龄级荆条光合特性及光响应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54(2): 203–208, 230.
[17] 武金翠, 吴泽民, 洪淑媛, 石雷. 不同年龄黄山松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4(2): 239–243.
[18] 温达志, 周国逸, 张德强, 丁明懋, 黄得光, 罗仲良, 李德明. 四种禾本科牧草植物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Z1): 67–76.
[19] 魏曼琳, 钱瑭璜, 徐桂红, 戴耀良, 蔺万煌. 不同朱顶红品种间叶片的光合特性[J]. 北方园艺, 2022(7): 83–90.
[20] 陈建, 邢先双, 董明明, 张明泉. 土壤逐步失水过程中蔷薇光合作用CO2响应进程[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 37(5): 91–96.
[21] 焦裕媚, 韦小丽. 两种光响应及CO2响应模型在喀斯特树种中的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4): 162–167, 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