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廖宇红,陈红跃,王正,陈传国,刘烈旺. 珠三角风水林植物群落研究及其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应用价值[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3(2): 42—48.[2] 周秋利. 生长调节剂对园林用银杏断根后根系恢复及生长的作用[D].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3] 周金川,熊源新,王莉爽,贾鹏,赵遵田. 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种藓类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J]. 山东科学, 2009,22(6): 30—34.[4] 郑乐娅,吴文革,阎川,张玉海,许有尊,徐汝民,王鸿燕,崔娜,陈周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1(3): 63—66.[5] 刘昆成.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 南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6] 楚爱香,孔祥生,张要战.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J]. 园艺学报, 2004,31(3): 408—412.[7] 潘伟,张爽.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J]. 现代化农业, 2005(8): 43.[8] 郇树乾,王桂花,周旋,王对平. 不同浓度的IBA、NAA和ABT对葫芦茶扦插效果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 2011,31(11): 4—6.[9] 陶世蓉,韩广清,王福青. ABT生根粉对花生根系活力及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22(2): 48—50.[10] 杨秀荣,刘亦学,刘水芳,孙凤芝,孙淑琴,张学文,张惟,高俊凤.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研究与应用[J]. 天津农业科学, 2007,13(1): 23—25.[11] 赵新宇,徐克章,张玉姣,陈展宇,张治安. 外源激素对大豆叶片光合相关参数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4,33(3): 358—364.[12] Calatayud A, Iglesias D J, Talón M, Barreno E. Effects of long-term ozone exposure on citrus: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and gas exchange[J]. Photosynthetica, 2006,44(4): 548—554.[13] 陈洪国.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9): 1852—1854.[14] 聂呈荣,凌菱生. 花生不同密度群体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光合效能的影响[J]. 中国油料, 1997,19(1): 3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