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德璋, 李玫, 郑松发, 廖宝文, 陈玉军. 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J]. 广东林业科技, 2003(1): 10–14.
[2] 张和钰, 传明, 郑行洋, 张丽琼, 贾高举.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湿地科学, 2013, 11(1): 108–113.
[3] 韩维栋, 高秀梅, 卢昌义, 林鹏.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J]. 生态科学, 2000, 19(1): 40–46.
[4] 杨盛昌, 陆文勋, 邹祯, 李思. 中国红树林湿地:分布、种类组成及其保护[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 46(4): 301–310.
[5] 徐耀文, 姜仲茂, 武锋, 杨倩梨, 廖宝文. 翠亨湿地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1): 7.
[6] Maria F A, J B K, Israel M, Julieta N G, Olmo T, Juan P C, Miriam R, Jorge A H. Carbon stocks of tropical coastal wetlands within the karstic landscape of the Mexican Caribbean [J]. PLoS ONE, 2018, 8(2): e56569.
[7] Liu H X, Ren H, Hui D F, Wang W Q, Liao B W, Cao Q X. Carbon stocks and potential carbon storage in the mangrove forests of China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4, 133: 89–93.
[8] 何斌源, 范航清, 王瑁, 赖廷和, 王文卿. 中国红树林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形成[J]. 生态学报, 2007(11): 4859–4870.
[9] 陈玉军, 廖宝文, 彭耀强, 许松葵, 郑松发, 郑德璋.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北移引种的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03, 19(2): 9–12.
[10] 管伟, 廖宝文, 邱凤英, 谷兴华, 韩静, 田广红, 杨雄邦. 利用无瓣海桑控制入侵种互花米草的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4): 603–607.
[11] 彭鹏飞, 李绪录, 杨琴.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J]. 海洋通报, 2020, 39(5): 609–616.
[12] 李斌, 庞碧剑, 张瑜斌. 人工无瓣海桑对土壤重金属分布和累积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 41(3): 47–55.
[13] 郑松发, 郑德璋, 戴光瑞, 苏润鸿. 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J]. 广东林业科技, 1999(4): 36–41.
[14] Howard J, Hoyt S, Isensee K (陈鹭真, 卢伟志, 林光辉, 译). 滨海蓝碳[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8.
[15] 江胜国. 国内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综述[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S2): 82–86, 91.
[16] 邓俊, 郭沛涌, 彭颖, 张强, 容誉, 杨霞. 晋江河口湿地红树林恢复对表层土壤氮磷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 43(2): 8–11.
[17] 官庆松. 九龙江河口红树林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J]. 林业科技通讯, 2022(5): 19–24.
[18] Gleason S M, Ewel K C, Hue N. Soil redox conditions and plant-soil relationships in a micronesian mangrove forest [J]. Estuarine Coastal & Shelf Science, 2003, 56(5–6): 1065–1074.
[19] 刘景双, 杨继松, 于君宝, 王金达.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3): 5–8.
[20] 韩维栋, 高旭东. 湛江湾红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1): 27–31.
[21] 乔永民, 谭键滨, 马舒欣, 赵建刚, 吴苑玲, 杜欢. 深圳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氮磷分布与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 41(2): 34–40.
[22] 周慧杰, 莫莉萍, 刘云东, 李其艳, 梁毅. 广西钦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17): 120–123.
[23] 袁彦婷, 丁振华, 张玲, 龙江平, 卢豪良, 刘洋, 潘家永.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红树林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 地球与环境, 2012, 40(3): 385–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