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心启,吉占和. 中国兰花全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2] 朱根发. 国际兰属植物杂交育种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05(4): 25-27.
[3] 张志胜,何琼英,傅雪琳,等. 中国兰花远缘杂交及杂交种子萌发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22(2): 62-65.
[4] 朱根发,陈明莉. 兰花杂交育种研究初报[C]//雷建军,陈日远,陈厚彬. 园艺学进展(第五辑).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2: 655-660.
[5] 曾碧玉,许传俊,徐夙侠,等. 兰属种间杂交胚拯救研究初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39(3): 12-14.
[6] 张国庆,唐桂香,周伟军.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子房培养初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36(11): 1409-1413.
[7] 涂美智,李哖. 蝴蝶兰授粉适期与果荚成熟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J]. 中国园艺, 1987,33(3): 190-200.
[8] 刘运霞,王晓武. 花椰菜和小白菜种间杂种子房培养研究[J]. 中国蔬菜, 2010(2): 56-59.
[9] 巩振辉,何玉科,王鸣. 白菜×白芥属间杂种子房培养技术研究[J]. 园艺学报, 1995,22(3): 245-250.
[10] 张小玲,刘庆,唐征,等. 甘蓝型油菜与花椰菜种间杂种子房离体培养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5): 316-318.
[11] 唐征,刘庆,张小玲,等. 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种间杂种子房离体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10): 93-96.
[12] 王爱云,李栒,胡大有. 白菜型油菜和诸葛菜远缘杂交的子房培养及杂种鉴定[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31(2): 143-148.
[13] 王爱云,李栒,胡大有. 胚胎挽救技术在油菜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种子, 2005,24(9): 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