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国泰. 浅析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 2016(35): 16–17.
[2] BBH Hawkins. Plants for life: medicinal plant conservation and botanic gardens[R]. IUCN, 2008.
[3] 丁建,夏燕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21(5): 453–454.
[4] 张惠源,袁昌齐.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中国中药资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5] 姚震宇. 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7(10): 84–88.
[6] 赵智,刘琳,欧定华.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6(1): 53–59.
[7] Cao S, Feng Q. Asian medicine: exploitation of plants[J]. Science, 2012,335(6073): 1168–1169.
[8] 黄璐琦,陈美兰,肖培根. 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模式假说[J]. 中国中药杂志, 2004,29(6): 5–7,121.
[9] 李西文,陈士林. 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与我国药用植物生态产业功能保护区建设[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24(6): 1124–1132.
[10] 孟祥才,黄璐琦,陈士林,王喜军. 论中药材栽培主产区的形成因素及栽培区划[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37(21): 3334–3339.
[11] 赵卉,倪健. 当前中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J]. 中药材, 2001,4(38): 301–303.
[12]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2013.
[13] 高微微,赵杨景,王玉萍,陈士林.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31(20): 1665–1669.
[14] 张亚琴,陈雨,雷飞益,李思佳,石峰,窦明明,马留辉,陈兴福. 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8,49(8): 1946–1956.
[15] 周应群,陈士林,张本刚,黄林芳,陆建伟,杨智. 中药资源调查方法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 2005,7(6): 130–136.
[16] 倪受东,李萌,刘枫,叶开玉,姚长蕙. 安徽环巢湖流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6,30(1): 13–16,25.
[17] 戚旺琴,刘妮娜. 浙江东白山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初报[J]. 现代园艺, 375(3): 24–26.
[18] 韦婉羚,彭玉德,郭伦发,秦洪波,王新桂. 河池金城江区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J]. 中药材, 2019,42(10): 2261–2267
[19] 王芝恩,周强,金星,张丽杰. 浑河源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调查[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1(3): 120–124.
[20] 郭静霞,李旻辉,白金牛,高琦,李振华,张春红.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志, 2015,40(9): 1654–1659 .
[21] 刘勇,张琪,袁荣斌,林贵兵,徐艳琴.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福建林业科技, 2016(1):134–138.
[22] 石晶,罗毅波,宋希强. 我国白芨市场调查与分析[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26(8): 48–50.
[23] 童陆亿,胡守庚,杨剩富. 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15,29(2): 60–66,97.
[24] 孙兴,李啸浪,范勇,张小平.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22(11): 101–103.
[25] 任维春,王建卫,王歧岭. 综合利用3S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J]. 遥感信息, 2000(3): 19–22.
[26] 刘惠明,尹爱国,苏志尧. 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生态科学, 2002,21(1): 82–85.
[27] 张小波,李梦,王慧,郭兰萍,黄璐琦.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位置信息获取和共享应用设计[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42(22): 4271–4276.
[28] 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张小波,赵润怀,张本刚,李昱,苏刚强,李大宁.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38(5): 625–628.
[29] 马卫峰,王哲,郭兰萍,张小波,朱寿东,张本刚,黄璐琦. 3S技术支持下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案设计[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16(6): 433–437,446.
[30] 刘金欣,潘敏,李耿,马春虎,侯静怡,孟繁蕴,赵春颖. 3S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草药, 2016,47(4): 695–700.
[31] 陈士林,张本刚,张金胜,周应群,苏钢强,肖诗鹰,杨智,肖培根. 人参资源储藏量调查中的遥感技术方法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 2005,7(4): 37–43,36,86.
[32] 戴晨曦,谢相建,徐志刚,杜培军. 中草药材种植遥感监测与分析——以云南省文山和红河地区三七种植为例[J]. 国土资源遥感, 2018,30(1): 210–216.
[33] 周应群,陈士林,张本刚,张金胜,张俊,陈中坚,崔秀明. 基于遥感技术的三七资源调查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5,30(24): 1902–1905.
[34] 付新雷. 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14(23): 128–129,131.
[35] 张本刚,陈士林,张金胜,苏钢强,周应群,杨智,肖诗鹰. 基于遥感技术的甘草资源调查方法研究[J]. 中草药, 2005,36(10): 1548–1551.
[36] 朱京海,徐光,刘家斌. 无人机遥感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9): 47–50.
[37] 张园,陶萍,梁世祥,梁万里. 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31(3): 49–53.
[38] 韩文权,任幼蓉,赵少华. 无人机遥感在应对地质灾害中的主要应用[J]. 地理空间信息, 2011,9(5): 6–8,163.
[39] 陈仲新,任建强,唐华俊,史云,冷佩,刘佳,王利民,吴文斌,姚艳敏,哈斯图亚. 农业遥感研究应用进展与展望[J]. 遥感学报, 2016,20(5): 767.
[40] 谢彩香,陈士林,林宗坚,周应群,李滢. 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07,9(6): 4–6.
[41] 谢彩香. 基于多级遥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空间化样本选择研究[C]//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 北京: 中国药学会, 2007.
[42] 贺佳,刘冰锋,李军.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30(24): 141–150.
[43] 张达,郑玉权.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与应用[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3,11(3): 67–73.
[44] 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朱寿东,马卫峰. 高光谱遥感在药用植物监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38(9): 1280–1284.
[45] 童庆禧,张兵,张立福. 中国高光谱遥感的前沿进展[J]. 遥感学报, 2016,20(5): 689–707.
[46] 张曦. “5S”技术与环境保护[J]. 环境保护, 2001,18(12): 41–42.
[47] 张爱军,张瑞芳,王红,周大迈. “5S”技术在太行山区农业研究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 2008,12(4): 135–137,140.
[48] 张亚丽,张锁锋,白文斌,王斌,张晋. “5S”技术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7):41–42.
[49] 邹天才. 贵州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利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1,26(5): 17–20.
[50] 黄璐琦,孙丽英,张小波,郭兰萍,王慧,李梦,景志贤.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简介[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42(22): 4256–4261.
[51] Forest Service.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 fiscal year 2003 business report[R]. Washington D.C: USDA Forest Service, 2004.
[52] 郑冬梅,智长贵,黄国胜,曾伟生,张云. 遥感大样地点面判读方法在森林资源宏观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6): 137–142,148.
[53] 张震,刘帅. 新形势下对环境统计工作的思考[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8,30(4):1–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