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棕榈酰化蛋白及蛋白质的棕榈酰化研究进展
    丁玉娇,韩颖颖,周婧雯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 47 (04): 395-40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8.04.017
    摘要5773)      PDF(pc) (419KB)(1874)    收藏
    蛋白质S-棕榈酰化是最常见的具有16碳脂肪酸棕榈酸酯的脂质修饰形式,调节蛋白质的运输和功能。文中主要概括从植物到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具有棕榈酰基转移酶活性的保守DHHC蛋白家族,并介绍蛋白质棕榈酰化的研究方法,及检测棕榈酰化蛋白质的位点预测方法(CSS-Palm、NBA-Palm、TermiNator2)、放射性标记法(用3H棕榈酸酯或125I-IC16棕榈酸酯)和非放射性标记法(化学标记和质谱法),总结蛋白棕榈酰化的抑制技术以及抑制剂类型(包括2-溴棕榈酸酯、浅蓝菌素和衣霉素)。同时概括蛋白棕榈酰化在植物胁迫中的响应,展望其在植物抗逆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暹罗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林志楷,林文珍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 (04): 391-3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4.016
    摘要4168)      PDF(pc) (5100KB)(1963)    收藏
    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是芽孢杆菌属近十年发表的新种,具有广谱抗菌性及其他生物活性,具备开发潜力。本文综述暹罗芽孢杆菌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并就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三角梅开花习性与人工授粉方法初探
    周群,张万旗,丁印龙,林河也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 44 (04): 340-34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4.016
    摘要3547)      PDF(pc) (554KB)(2587)    收藏
    本文研究三角梅开花时花器的变化规律及三角梅的杂交授粉技术。通过对不同时期花器的观察对比,发现三角梅的最佳花粉采集时间为花被片微开裂1~2 mm,最佳授粉时间为花初开2 d内;通过人工杂交授粉试验,摸索出三角梅杂交授粉技术。杂交试验表明,伊娃夫人与帝国喜悦的杂交结实率最高,可达8.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深圳市城区主要园林植物的物候特征及其景观效应分析
    李薇,黄峥,苏丹萍,贺涛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2): 131-13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2.010
    摘要3513)      PDF(pc) (385KB)(3229)    收藏
    本文立足于对深圳市城区几大公园的园林植物调查和统计,对主要园林树种的抽梢展叶期、生长期、落叶期、开花期、结果期、果熟期等物候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确定植物物候特征,并分析其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对植被景观改造以及树种的选择提供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简报)
    李洪林,昝艳燕,杨波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3): 76-7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3.017
    摘要3421)      PDF(pc) (259KB)(1403)    收藏
    以铁皮石斛当年生茎段为材料,在MS+6-BA 0.1 mg/L+NAA 0.02 mg/L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诱导培养;在MS+6-BA 2.5 mg/L+NAA 0.05 mg/L+AC(活性炭)1g/L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培养,50 d为一个继代周期,繁殖系数为5~8;在1/2 MS+6-BA 0.5 mg/L+NAA 0.05 mg/L+椰子100 g/L+AC 1g/L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在1/2 MS+IBA 1.0 mg/L+AC 1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最后移栽到小颗粒化树皮中,成活率可达9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铁皮石斛多糖累积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叶炜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4): 367-37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4.021
    摘要2908)      PDF(pc) (328KB)(2423)    收藏
    铁皮石斛为我国名贵中药材,药用价值独特。在铁皮石斛的众多药用成分中,多糖是主要的有效成分。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在铁皮石斛多糖累积规律方面的研究,从种质资源、生理时期与部位、栽培技术及组织培养等方面阐述铁皮石斛多糖累积的影响因素,为铁皮石斛高多糖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中国红树林湿地:分布、种类组成及其保护
    杨盛昌,陆文勋,邹祯,李思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 46 (4): 301-31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4.001
    摘要2562)      PDF(pc) (2344KB)(4589)    收藏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过去的50年中,中国红树林曾遭到极大的破坏。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红树林分布现状,对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及红树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详细叙述,并就红树植物分类体系进行讨论,认为中国红树植物种类应为38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3科15属27种,半红树植物有9科11属11种;对中国红树林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红树林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非洲加纳籽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成分(综述)
    谌迪;林德钦;郑志忠;童庆宣;林河通;明艳林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1): 86-90.  
    摘要2552)      PDF(pc) (277KB)(1917)    收藏
    现代植物化学研究发现,非洲加纳籽的主要化学成分为5-羟基色氨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具有抗抑郁、抑制肥胖和抗氧化等各种药理活性。本文系统介绍非洲加纳籽的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与药理药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其引种驯化与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安徽大别山区蕨类植物新记录种——松叶蕨
    赵鑫磊,张雨凤,王星星,高晓明,孙煜铮,刘耀武,方成武,张群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 44 (04): 337-33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4.015
    摘要2505)      PDF(pc) (386KB)(1470)    收藏
    报道了安徽大别山区蕨类植物新记录种——松叶蕨Psilotum nudum (L.) Beauv.,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和国内地理分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金线莲组织培养(简报)
    李洪林,杨波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 43 (01): 86-8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1.020
    摘要2492)      PDF(pc) (250KB)(2237)    收藏
    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1.5 mg·L-1+NAA 0.2 mg·L-1;增殖培养基为1/2MS +6-BA 2.0 mg·L-1+NAA 0.5 mg·L-1+香蕉100 g·L-1;增殖系数达6~8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 + IBA 1.0 mg·L-1+NAA 0.5 mg·L-1+活性炭0.2 g·L-1,生根率可达95%。将生根苗移栽入滤水性好的细兰石与炭渣混合基质中,盖膜保湿。成活率可达9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穿孔线虫属分类研究进展(综述)
    谢毅璇,黄任娥,刘文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2): 65-7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2.017
    摘要2479)      PDF(pc) (420KB)(1150)    收藏
    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是一类多寄主寄生的危险性植物线虫,其中以世界性危害的相似穿孔线虫R. similis为典型代表。但穿孔线虫属的分类学研究迄今仍不完善,形态描述粗糙,分子序列匮乏。本文列出穿孔线虫属的最新种类名录,归纳了27种穿孔线虫(双卵巢类型)的主要形态分类特征,并综述该属分子亲缘进化关系研究进展,为穿孔线虫属的分类和相似穿孔线虫的准确鉴定提供形态学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该属线虫分类学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多效唑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游鸯,汪天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4): 361-36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4.020
    摘要2440)      PDF(pc) (254KB)(2474)    收藏
    介绍多效唑(PP333)的理化性质、生理作用、矮化机理,总结了PP333的应用,为PP333在植物栽培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福建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侵染研究
    蔡邦平,董怡然,侯全,黄耀坚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1): 1-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1.001
    摘要2419)      PDF(pc) (377KB)(811)    收藏
    2010年5月和12月,对福建沿海3个红树林生长区(洛阳江、九龙江口、漳江口)的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AM)侵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生长区中6种植物根内均发现AMF侵染结构,其中桐花树、秋茄、鱼藤和芦苇的丛枝为Arum(疆南星)型;(2)6种植物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差异较大,老鼠簕的侵染率最高,鱼藤最低;(3)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呈显著差异,而其在不同生长区之间无差异;(4)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呈显著差异,而钝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纪念苏颂诞辰1000周年专刊征稿启事
    亚热带植物科学   
    15. 苏铁类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杨泉光,宋洪涛,杨海娟,张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3): 83-8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3.019
    摘要2395)      PDF(pc) (272KB)(1365)    收藏
    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研究其传粉特点,对于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以及苏铁类植物的繁殖机制、濒危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苏铁雌雄株开花物候学、传粉媒介及传粉机制等方面,对苏铁类植物传粉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该类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的建议:对更多苏铁属种类未知的传粉机制进行研究;更广泛地应用排除法研究苏铁类特别是苏铁属植物的传粉媒介,进一步探讨传粉昆虫与苏铁类的共生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不同土壤盐度对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汤惠华,胡宏友,叶明鑫,晋宏,林贤坤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2): 113-11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2.005
    摘要2378)      PDF(pc) (204KB)(953)    收藏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置6个盐度水平(0、500、1000、1500、2000、2500 mg/kg),研究胡萝卜种植过程中盐度对其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胡萝卜的土壤盐度控制在500 mg/kg,可以提高胡萝卜的品质,减少盐分对土壤的损伤。具体表现为,500 mg/kg盐度处理对胡萝卜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高盐度使胡萝卜叶绿素总含量降低;500~1000 mg/kg盐度可增加胡萝卜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以500 mg/kg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小,500~2000 mg/kg处理使胡萝卜硝酸盐含量呈降低趋势,但高盐度(2500 mg/kg)则会增加其硝酸盐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SP-1果蜡处理对火龙果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王俊宁,黄耀豪,杜冬冬,钟荣彬
       2017, 46 (01): 8-1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2
    摘要2356)      PDF(pc) (394KB)(1148)    收藏
    以白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为材料,研究SP-1果蜡处理对果实失重率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SP-1果蜡处理极显著地抑制果实失重率增加,延缓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下降,有利于果实品质保持。在活性氧代谢方面,SP-1果蜡处理极显著地抑制火龙果果实中脂氧合酶 (LOX)活性、H2O2积累和贮藏第4~6天谷胱甘肽 (GSH)含量下降,极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生成速率和提高贮藏期间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维持较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将货架期推迟2~4 d。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植物抗病遗传育种中的QTL定位和克隆(综述)
    李宏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 40 (03): 87-9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1.03.023
    摘要2351)      PDF(pc) (359KB)(2287)    收藏
    对植物抗病遗传育种中QTL定位与克隆研究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数量抗性的遗传学基础、作物抗病性QTL的定位作图、QTL作图的可靠性及应对措施、QTLs候选基因的证实和定位克隆等,并对植物抗病遗传育种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希望蔓绿绒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康月惠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3): 73-7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3.016
    摘要2297)      PDF(pc) (303KB)(948)    收藏
    以新引进的希望蔓绿绒茎段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快繁研究。结果表明,MS + 6-BA 2 mg/L + NAA0.1 mg/L是较为理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是MS + IBA 0.5 mg/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福建绞股蓝真菌转化及其产物抗癌活性研究
    陈良华,郑志忠,明艳林,刘韶松,童庆宣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 43 (03): 192-1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3.002
    摘要2284)      PDF(pc) (346KB)(661)    收藏
    研究黑曲霉和构巢曲霉两种真菌对福建绞股蓝皂苷的微生物转化。在37 ℃条件下液体发酵2 d后,HPLC分析表明,微生物转化后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利用MTT法测定抗癌活性,比较绞股蓝皂苷微生物转化前后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转化前绞股蓝皂苷转化底物无抗癌活性,两种真菌转化产物有显著的抗癌活性。构巢曲霉和黑曲霉的转化产物对肝癌细胞SMCC7721增殖的72 h半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92.00、40.60 mg·mL-1;对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72 h半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49.06、125.38 mg·mL-1。说明两种真菌对绞股蓝皂苷微生物转化产生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为从绞股蓝中筛选和分离活性成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新资料
    赖广辉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1): 53-64.  
    摘要2264)      PDF(pc) (1240KB)(697)    收藏
    描述了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 et Zucc.的2个新种和5个新变型:瓜竹Ph. longiciliata、浙江甜竹Ph. zhejiangensis、黄槽黄古竹Ph. angusta f. flavosulcata、绿槽人面竹Ph. aurea f. koi、蝶毛竹 Ph. edulis f. abbreviata、黄条燥壳竹Ph. hirtivagina f. flavovittata和花竹Ph. nidularia f. basipilis;作出3个新组合变型:厚皮毛竹Ph. edulis f. pachyloen、安吉锦毛竹Ph. edulis f. anjiensis和花秆早竹Ph. violascens f. viridisulcata;对金条竹Ph. aureosulcata f. flavostriata、对花竹Ph. bambusoides f. duihuazhu、黄槽斑竹Ph. bambusoides f. mixta和黄皮毛竹Ph. edulis f. holochrysa的模式标本给予了重新指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植物光破坏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周丽英,付忠,卜璐璐,杨春雷,高婷,杨正安
       2016, 45 (03): 290-29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20
    摘要2255)      PDF(pc) (380KB)(1062)    收藏
    光破坏防御机制是植物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从形态、生理和生化等方面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根据光抑制的机理,对近年来植物的光破坏防御机制以及高等植物叶黄素循环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叶黄素循环防御机制是植物光保护作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南天竹两品种的组培快繁技术
    王华宇,李丽凤,陈艳,陈乃明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 43 (03): 255-25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3.016
    摘要2247)      PDF(pc) (320KB)(879)    收藏
    以火焰南天竹和尖叶南天竹茎段与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技术。结果表明,两品种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均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在培养基1/2MS+NAA 0.1 mg·L-1+IBA 0.1 mg·L-1中,尖叶南天竹生根率可达100%,而火焰南天竹生根率仅73.5%;将火焰南天竹的生根材料在该生根培养基中接种后培养15 d,再转入经γ射线辐射灭菌的椰糠中,可将生根率提高至92.0%,且植株生长健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植物生长物质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综述)
    张燕,李娟,姚青,陈杰忠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 43 (01): 88-9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1.021
    摘要2245)      PDF(pc) (231KB)(933)    收藏
    脱落酸、乙烯、多胺和细胞分裂素等是与植物抗旱性关系较为密切的几种植物激素。文章就植物在遭受干旱胁迫时其体内激素变化及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进行概述,为生化调控植物抗旱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荔枝新品种‘贵妃红’和‘草莓荔’嫁接亲和性试验
    黄凤珠,彭宏祥,朱建华,李鸿莉,李冬波,徐宁,秦献泉,丁峰,陆贵锋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 40 (03): 8-1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1.03.003
    摘要2239)      PDF(pc) (215KB)(1224)    收藏
    以荔枝新品种‘贵妃红’和‘草莓荔’与10种砧木为试材,对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田间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间嫁接成活率以及嫁接苗田间生长势存在明显差别,‘贵妃红’以钦州红荔、黑叶、禾荔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分别达80.0%、78.0%和74.0%,‘草莓荔’以禾荔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2.0%。综合其成活率及嫁接苗生长状况等指标,‘贵妃红’宜以黑叶、禾荔、钦州红荔、白腊为砧木进行嫁接,而‘草莓荔’宜以黑叶、禾荔、钦州红荔、镇奉为砧木进行嫁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报春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游晓会,马玉磊,李小远,潘会堂,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1): 73-7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1.019
    摘要2229)      PDF(pc) (249KB)(757)    收藏
    对国内外报春花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行概述,重点分析了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试管苗移栽等方面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火龙果果实的功效及保鲜贮存技术研究(综述)
    黄青云,张文惠,洪丽萍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3): 89-9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3.020
    摘要2207)      PDF(pc) (326KB)(1602)    收藏
    火龙果果实含有丰富的糖、白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在抗氧化、降血脂、美容养颜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火龙果果实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以及在保鲜贮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火龙果的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5种红树林植物叶片SPAD值比较
    张苇,陈粤超,尚秀华,许方宏,吴志华
       2016, 45 (03): 212-21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3
    摘要2193)      PDF(pc) (393KB)(709)    收藏
    以5种红树林植物为研究材料,分析测试其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并比较红树林树种、样区对其叶片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区、各树种以及单株之间SPAD值均存差异,对不同样区进行多重比较,可将其分为7类,5个红树林树种在叶绿素含量上差异较明显。各树种中以秋茄Kandelia obvolata最大(70.4),其次是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65.9)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 (62.9),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为51.9,最小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48.6),树种平均为60.5。试验分析表明,树种因子效应极显著(P<0.01),强于样区因子效应,说明红树林树种是影响其叶片SPAD值的重要因子,同时也表明不同的立地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含量存在影响。5种红树林植物叶片SPAD值均与其树高、基径生长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ABI4调控侧根发育研究(综述)
    茹志伟,李玲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2): 74-7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2.018
    摘要2181)      PDF(pc) (236KB)(1301)    收藏
    生长素是调控植物侧根发育的关键植物激素,生长素运输载体PIN蛋白介导其极性分布。ABI4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基因PIN1的表达,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抑制侧根形成。本文概述ABI4转录因子调控侧根发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香港木兰开花生物学研究
    刘坤良,王亚玲,张寿洲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4): 293-2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4.003
    摘要2177)      PDF(pc) (523KB)(797)    收藏
    对香港木兰的花果期物候、花朵结构、单花期、开花特性及花粉在离体培养和人工授粉条件下的萌发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的开花习性限制蜂类昆虫在其柱头可授期内进入花内传粉,为专一的甲虫传粉植物;花粉萌发时间长、开花不集中、花期适逢雨季都影响到昆虫的传粉活动和有效受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火龙果坐果率和果实生长的影响
    余志雄,袁亚芳,谢倩,许小勇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4): 305-30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4.006
    摘要2173)      PDF(pc) (198KB)(2117)    收藏
    以‘红龙果Ⅱ’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火龙果坐果率和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30 mg/L GA3或100 mg/L 6-BA对提高火龙果坐果率及促进果实生长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PEG对紫荆花粉萌发的影响(简报)
    王晓亮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 43 (02): 168-16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2.018
    摘要2171)      PDF(pc) (493KB)(495)    收藏
    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花粉为材料,采用人工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PEG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对紫荆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有促进作用,且以20 g·L-1浓度处理最佳,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光照和温度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牛红彬;关文灵;宋杰;李世峰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1): 43-45.  
    摘要2168)      PDF(pc) (320KB)(746)    收藏
    采集毛茛铁线莲(Clematis ranunculoides)野生植株种子,观察其外观形态,检测种子千粒重,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毛茛铁线莲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毛茛铁线莲种子的千粒重为(1.6624±0.0006) g;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 ℃,在此温度下,8 d开始萌发,3~4周萌发完全,萌发率达90.33%,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率降低;光照和黑暗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活性炭对烟农19小麦发芽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相博,刘晨,王志莉,马云飞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2): 124-12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2.008
    摘要2162)      PDF(pc) (296KB)(703)    收藏
    以烟农19号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园土为基本培养材料,用0.0(CK)、0.5、1.0、1.5、2.0 g活性炭与150 g园土混合均匀后装入培养容器中培养。发芽后测定小麦发芽率、株高、根长、鲜重等性状指标及还原性糖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活性炭施用比例的增加,小麦根长、还原性糖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株高和发芽率持续增加。因此认为,适量施用活性炭能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中国大陆大戟属新归化植物——禾叶大戟
    吴保欢,石文婷,刘朝玉,羊海军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 47 (04): 377-38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8.04.013
    摘要2160)      PDF(pc) (1194KB)(1387)    收藏
    报道一种新归化于中国广东省的大戟属植物禾叶大戟Euphorbia graminea Jacq.。该种原产于墨西哥至南美洲北部地区,在太平洋岛屿、尼日利亚、意大利和我国台湾等地归化为杂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白芷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综述)
    陈莹,李婷婷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 (04): 79-8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2.04.019
    摘要2151)      PDF(pc) (272KB)(1653)    收藏
    从生物学及化学成分方面,对中药白芷原植物近年来研究的主要进展和重要结果进行概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其解剖结构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以及综合利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也门铁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齐安民,王家琼,李楠,贺涛,李薇,崔大方
       2015, 44 (01): 23-2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1.005
    摘要2146)      PDF(pc) (328KB)(765)    收藏
    以4品种也门铁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普通也门铁茎段褐化效果最理想的培养基为MS + 0.25 g·L-1 VC + 0.50 g·L-1 Na2S2O3;诱导也门铁不定芽萌动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3.0 mg·L-1 6-BA + 0.2 mg·L-1 NAA + 0.1 mg·L-1 KT;诱导也门铁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因品种不同而异,普通也门铁和金心也门铁为MS + 2.0 mg·L-1 6-BA + 1.0 mg·L-1 NAA + 0.1 mg·L-1 GA3,扭纹铁和金心扭纹铁为MS + 1.0 mg·L-1 6-BA + 0.5 mg·L-1 NAA + 0.1 mg·L-1 GA3;也门铁壮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0.05 mg·L-1 6-BA + 0.05 mg·L-1 NAA + l g·L-1AC;也门铁生根最优培养基为1/2MS + 0.5 mg·L-1 IB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福建冠豸山野生铁皮石斛的显微鉴定
    黄泽豪,温婷梅,郭家欣,梁一池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 44 (02): 123-12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2.007
    摘要2133)      PDF(pc) (463KB)(688)    收藏
    对福建连城冠豸山开展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实地调查,发现当地有铁皮石斛分布。对其茎、叶组织构造及茎的显微粉末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茎维管束外侧的纤维群呈帽状,草酸钙针晶束于近表皮处多见,粉末中含针晶束的黏液细胞以及纤维束外具有含硅质块的细胞等特征可作为该药正确鉴别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井冈霉素研究概况(综述)
    林志楷,刘黎卿,陈菲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 (03): 279-28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21
    摘要2133)      PDF(pc) (236KB)(2120)    收藏
    对井冈霉素的生产、应用、检测技术和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未来井冈霉素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江西省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凡强,赵万义,施诗,景慧娟,黄子发,廖文波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 43 (01): 29-3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1.007
    摘要2128)      PDF(pc) (470KB)(860)    收藏
    报道了江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3种,均发现于井冈山地区,分别为:肾萼金腰Chrysosplenium delavayi Franch.、圆苞山罗花Melampyrum laxum Miq.和窄叶马铃苣苔Oreocharis argyreia Chun ex K. Y. Pan var. angustifolia K. Y. Pan。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