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4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9-03-3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植物组培与植物保护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
    二氯喹啉酸对稗草生长发育及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曾文杰,肖自勇,金晨钟,柏连阳,彭琼
    2019, 48(01): 1-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1
    摘要 ( )   PDF(11633KB) ( )  
    通过外施二氯喹啉酸、生长素处理,研究二氯喹啉酸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生长特性、蛋白浓度、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生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00 g·hm-2二氯喹啉酸处理24 h未对S型稗草的生长产生明显抑制,而二氯喹啉酸单独处理及外施IAA的二氯喹啉酸处理均能显著增加R型稗草鲜重。在不施药、二氯喹啉酸单独处理、二氯喹啉酸与IAA共同处理的条件下,R型稗草比S型稗草的蛋白浓度分别提高23.5%、29.8%和64.0%,R型稗草表现出较高的抗逆境耐受能力。经二氯喹啉酸处理后,两种生物型稗草SOD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施外源IAA能提高S型稗草POD活性,而对R型稗草SOD、POD活性影响不显著。提高生长素含量可显著促进R型稗草的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0Co-γ辐照对越南油茶种子发芽及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查钱慧,黄永芳,黄丽英,张德毅,王国兴,王国平
    2019, 48(01): 7-1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2
    摘要 ( )   PDF(7436KB) ( )  
    为了研究60Co-γ辐照对越南油茶Camellia drupifera种子发芽和表观形态指标的影响,选取越南油茶璠龙3号‘Fanglong 3’和璠龙5号‘Fanglong 5’种子分别进行0、40 Gy、50 Gy、60 Gy、70 Gy 60Co-γ辐照并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以及幼苗生长表观形态指标(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叶面积)。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对越南油茶种子发芽率影响小,对其出苗率、苗高、地径以及叶片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是高剂量(60 Gy、70 Gy)辐照对越南油茶种子损伤较大,严重影响其出苗及幼苗生长。高剂量辐照明显延迟越南油茶的出苗时间,抑制幼苗生长,导致苗木瘦弱、生长缓慢,植株呈现矮化现象。高剂量亦抑制越南油茶叶片生长,导致叶片瘦小,生长缓慢。璠龙3号种子60Co-γ辐照半致死剂量为64 Gy,璠龙5号为57 Gy。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镁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与叶片元素积累的影响
    吴修蓉,周运超,余星
    2019, 48(01): 11-1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3
    摘要 ( )   PDF(471KB) ( )  
    为了探讨上杭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叶营养与生长对不同镁肥水平的响应,以其优良种源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4个镁肥梯度(42 g·m-2、85 g·m-2、170 g·m-2、339 g·m-2),测定移栽1年后苗木生长指标及叶内营养含量。结果表明,施镁能够促进元素P、K、Ca、Fe、Cu、Zn积累,抑制N、Mg、Mn积累;镁施肥量为85 g·m-2时,对N、Mg、Mn积累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对P、K、Ca、Fe、Cu、Zn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苗木生长最好,为最佳施肥量。施镁并不能促进苗木对镁的吸收,而是改变了营养供应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变植物对其他营养的吸收比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苗木的生长与Fe、P、K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Mg、Mn、Ca、N、Cu、Zn。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福建省土壤-蔬菜系统中铬转移规律研究
    黄艳
    2019, 48(01): 17-2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4
    摘要 ( )   PDF(5021KB) ( )  
    调查福建省28个蔬菜品种及其土壤铬含量,研究铬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铬含量平均值为53.61 mg·kg-1,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铬的限量(pH<6.5,农田旱地 <150 mg·kg-1)。供试土壤有效铬含量平均值为0.92 mg·kg-1。蔬菜可食部分铬含量0.001~0.321 mg·kg-1,调查区蔬菜样品铬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萝卜、空心菜铬含量与土壤全铬呈显著正相关。采样区大部分蔬菜铬含量与土壤有效铬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利用DPS统计软件,将蔬菜对土壤全铬和有效铬的转移能力分为高、中、低三等进行分析。根据土壤-蔬菜高、中、低转移规律可指导蔬菜的区域规划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濒危植物中甸刺玫种子休眠及其生态学意义
    潘丽蛟,关文灵,李懿航
    2019, 48(01): 21-2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5
    摘要 ( )   PDF(6983KB) ( )  
    对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种子结构及其透水性,赤霉素处理对胚的影响,果壳、种皮、胚乳的粗提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中甸刺玫外种皮是由多层排列紧密的厚壁细胞组成,内种皮为坚硬致密的栅栏组织;(2) 种皮对种子的吸胀阻碍较大, 未处理的种子吸水率较低,吸水13 d后增加量为18.82%;(3) 果实结籽率为0.69%,多数果实中没有饱满的种子;(4) 赤霉素100 mg·kg-1预处理种子可加快胚的萌发速率;(5) 胚乳、种皮、果壳中存在内源抑制物。中甸刺玫种子的休眠是由其形态和生理特点引起的综合休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马尾松林下套种闽楠影响因素研究
    林素娇
    2019, 48(01): 26-3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6
    摘要 ( )   PDF(5041KB) ( )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马尾松林下套种闽楠,不同经营模式与林冠层郁闭度调控对闽楠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林下套种的复层林经营模式较采伐迹地上造林均可显 著促进闽楠生长。闽楠人工林在1~12龄阶段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及平均生长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处在生长速生期。采用林下套种闽楠复层林经营模式,并进行林冠层郁闭度调控,长期保持林冠层郁闭度在0.4~0.5左右,可显著促进闽楠生长,是进行闽楠复层林经营的主要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风景林林分密度分析
    王定跃,时波,陈世清,李文华,林锦涛
    2019, 48(01): 31-3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7
    摘要 ( )   PDF(498KB) ( )  
    通过标准地调查,对深圳市梧桐山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风景林林分密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上层乔木密度为250~350株·hm-2时,毛棉杜鹃拥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个体生长达到最优。在标准地内,毛棉杜鹃密度越低,长势越好。为保证毛棉杜鹃具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又兼顾生态景观林的景观连续性,避免出现较大的林窗,通过树冠系数法得到万花屏地区毛棉杜鹃最低密度437株·hm-2;小梧桐地区最低密度733株·h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仁化县野生白毛茶群落特征及保护对策
    刘逸嵘,刘佳,黄燕双,陈再雄,赵万义,凡强,廖文波
    2019, 48(01): 36-4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8
    摘要 ( )   PDF(7869KB) ( )  
    以广东仁化县董塘镇及红山镇5个分布有野生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的生存群落为对象,开展样方调查及群落生态学分析,以期明确野生白毛茶的生长状况及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 5个有野生白毛茶分布的群落,共分布有维管植物177种,隶属于63科119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49科101属155种;(2) 白毛茶野生种群分布于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演替而成的次生林,群落上层以毛竹、杉木、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为优势种,灌木层以白毛茶、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为优势种,草本层以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fasciculatum、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等占优势;(3) 除次生林外,其余群落中草本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均匀度均高于乔木层及灌木层,这可能是自然演替进程与人类砍伐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4) 野生白毛茶更适合处于中度干扰的次生林中,较为湿润的阳坡利于其发展;(5) 野生白毛茶数量虽多,共258株,却均为小苗,且生长状况并不理想,需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适度干扰,同时加强民众教育保护现有野生资源,扩大野生种群调查范围,兼顾回归实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濒危植物香港木兰野外生存现状与保护建议
    王亚玲,王晶,张寿洲
    2019, 48(01): 45-4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09
    摘要 ( )   PDF(5071KB) ( )  
    通过查阅蜡叶标本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香港木兰Lirianthe championii野外生存状况和致濒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香港木兰因生存环境恶化,分布海拔呈降低趋势,并趋向水沟旁分布;人为破坏不是香港木兰野生居群衰退的直接原因,其自身生殖能力的衰退和生理生态特性对现存生境的不适应才是导致该种群衰退的直接原因。香港木兰野生种群呈现持续衰退的状况,应归入“易危UV(Vulnerable) ”保护级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花深山含笑形态变异与繁殖应用
    郎校安,杨蕾蕾,张苏州,李凌飞,张寿洲
    2019, 48(01): 50-5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0
    摘要 ( )   PDF(5719KB) ( )  
    红花深山含笑是2007年发现并快速繁殖应用的木兰科种类。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红花深山含笑的发现历程、形态性状变异、繁殖推广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花深山含笑是优良的乡土树种,发现时野外数量极少;实生苗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是资源开发的优良种质资源;目前红花深山含笑繁殖主要以嫁接为主,通过正确的嫁接方法及良好的后期管理可有效繁殖苗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珠三角地区几种耐荫耐旱乡土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
    李瑜,杨柳慧,吴宪,黄小凤,伍勇,冯欣欣
    2019, 48(01): 56-6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1
    摘要 ( )   PDF(15272KB) ( )  
    通过在珠三角地区的广州白云山、肇庆鼎湖山、深圳梧桐山、惠州南昆山、东莞银屏山、东莞水濂山等6处选取样方进行实地调查,并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数学模型对珠三角地区野生地被植物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依据植物的生活型、生境、高度等特性初步确定该地区乡土地被植物70种,重点推荐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东方紫金牛Ardisia squamulosa、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等8种乡土耐荫耐旱地被,其在东莞植物园的配置应用实践中,均表现出极好的耐荫性和耐旱性,且扩繁较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厦门环岛路区域植物景观彩化提升评价
    林卉,陈俊晖
    2019, 48(01): 63-6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2
    摘要 ( )   PDF(5181KB) ( )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主观感知、经济适用性和功能性5个方面出发,采用物种丰富度、植被类型多样性、植物单体观赏特性、平面构图、色彩构成、意境美、文化内涵、植物健康度等22个指标构建厦门-环岛路区域金砖会议期间植物景观彩化提升评价模型。使用评价标准对77个景观单元进行评价分级,其中,16个Ⅰ级景观单元可作为今后景观提升的参考。最后,综合此次评价结果对厦门市植物景观彩化提升项目提出几点改良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三清山外来植物
    胡婉婷,臧敏,林智慧,王小湾,魏盼琴,邹天娥
    2019, 48(01): 70-7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3
    摘要 ( )   PDF(5088KB) ( )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对江西三清山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外来植物有140种,隶属于47科103属,科属种数分别占三清山维管束植物总数的24.23%、11.73%和6.94%。其中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科56属82种,分别占外来植物总数的65.96%、53.85%、58.57%。以菊科、豆科、苋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藜科和旋花科为优势科;外来植物以美洲来源最多;生活型以陆生草本为主;引入途径以有意引入最突出;入侵危害程度以Ⅱ级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冬青属二新种
    何国生
    2019, 48(01): 77-8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4
    摘要 ( )   PDF(1509KB) ( )  
    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的冬青科冬青属2新种——泰宁冬青Ilex tainingensis G. S. He和南平冬青I. nanpingensis G. S. He,并分别说明两者与其他近缘种的区别要点。泰宁冬青与太平山冬青I. sugerokii Maxim.的区别在于前种小枝被毛,无棱槽,叶片宽卵圆形,花淡紫色,分核表面具细条纹,背后中部有一凹槽。南平冬青与拟榕叶冬青I. subficoidea S. Y. Hu区别在于前种果为椭圆形,较大,表面光滑无腺点,果梗长于1 cm,每分核上端有2尖角,均可以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3个植物新记录
    陈新艳
    2019, 48(01): 81-8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5
    摘要 ( )   PDF(8324KB) ( )  
    报道福建省植物分布新记录3种(亚种),即浙赣车前紫草Sinojohnstonia chekiangensis、显脉山绿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 subsp. angustifolium、鼎湖耳草Hedyotis effusa。其中,车前紫草属Sinojohnstonia为福建新记录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组培与植物保护
    多花黄精诱导愈伤组织与不定芽培养基筛选
    叶雨心,任梦婷,易伟豪,齐青,彭代银,邢世海
    2019, 48(01): 84-8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6
    摘要 ( )   PDF(6063KB) ( )  
    以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的根状茎为外植体,通过L9(34)正交试验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对多花黄精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筛选最适生长调节剂配方,同时筛选通过器官发生方式直接成芽较为合适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含有2,4-D和KT的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显著,多花黄精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1 + 2,4-D 0.5 mg·L-1 + NAA 0.1 mg·L-1 + KT 1.0 mg·L-1,该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39.10%;培养基MS + 6-BA 4.0 mg·L-1 + NAA 0.2 mg·L-1可诱导多花黄精根状茎直接产生不定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葡萄孢属真菌对不同品种百合花瓣和叶片的侵染能力比较
    刘旭燕,李葵秀,段连洁,刘冠泽
    2019, 48(01): 88-9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7
    摘要 ( )   PDF(5571KB) ( )  
    为明确两种葡萄孢属真菌对不同百合品种叶片和花瓣的侵染能力,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椭圆葡萄孢Botrytis elliptica对4个百合品种叶片和花瓣的侵染时间和病斑扩展速度。结果表明,供试百合花瓣接种灰葡萄孢病斑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叶片,而不同品种花瓣接种椭圆葡萄孢病斑出现时间差异显著。此外,百合品种‘木门’叶片接种椭圆葡萄孢96 h后仍没有病斑出现,而花瓣接种后48 h病斑出现,说明‘木门’叶片对椭圆葡萄孢抗性较强,而花瓣较易感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晚疫病抗性鉴定
    王洪洋,刘晶,董金美,张婷婷,郑楠楠,严懿,李灿辉
    2019, 48(01): 91-9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8
    摘要 ( )   PDF(3928KB) ( )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43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比较和评价。以接种5 d后的感病品种‘Désirée’和抗病品种‘加湘1号’叶片症状为对照,鉴定出5份表现为高抗的种质资源,其中包含3个Solanum phurejia和2个S. tuberosum ssp. andigena材料。另外,还鉴定出14份中抗材料(No. 7~20)。结果表明,野生种和安第斯山栽培亚种马铃薯资源的抗性材料较为丰富,可作为晚疫病抗病育种的亲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观赏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许蓝心,田如男
    2019, 48(01): 96-10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1.019
    摘要 ( )   PDF(5107KB) ( )  
    本文针对近十年国内外植物耐热性研究现状,综述高温胁迫下植物解剖结构和细胞微观结构的变化,高温胁迫对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渗透调节等生理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总结提高植物耐热性的措施,为今后观赏植物耐热性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