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48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9-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植物栽培与组培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
    非洲马铃果4种吲哚类生物碱的体外抗肿瘤效果
    白雅竹,郑志忠,陈清智,黄雯,陈良华,林河通,明艳林
    2019, 48(03): 209-21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1
    摘要 ( )   PDF(673KB) ( )  
    为比较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中长春胺、冠狗牙花定碱、老刺木胺、伏康京碱等4种吲哚类生物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MTT法分析其对SKOV3、BEL7402、SMMC7721、Changliver四株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AO/EB双染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4种吲哚生物碱对四株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现象存在剂量依赖关系。50 μg·mL-1老刺木胺对四株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均达95%以上;相同浓度下,伏康京碱仅对BEL7402、Changliver的抑制率超过78%;冠狗牙花定碱仅对Changliver有超过50%的增殖抑制率;长春胺对四株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效果不明显。经AO/EB法染色后,四株细胞株在12.5 μg·mL-1老刺木胺的作用下呈现细胞核皱缩、浓聚和偏移的现象,说明老刺木胺具有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50 μg·mL-1伏康京碱仅对BEL7402和Changliver具有一样的效果,另两种生物碱作用的细胞株并未见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MTT法和AO/EB双染法表现结果一致。老刺木胺和伏康京碱两种生物碱能够诱导卵巢癌细胞和人肝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长春胺和冠狗牙花定碱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木棉花挥发性成分
    曾佑炜,吕镇城,徐良雄
    2019, 48(03): 215-21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2
    摘要 ( )   PDF(363KB) ( )  
    为研究木棉Bombax ceiba鲜花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进行鉴定分析。通过GC-MS,采用面积归一法从木棉花中鉴定了56个主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主要组分为模菲(13.74%)、(1R,3aS,5aS,8aR)-1,3a,4,5a四甲基-1,2,3,3a,5a,6,7,8-八氢环戊二烯并[c]环戊二烯(10.95%)、2-亚甲基-4,8,8-三甲基-4-乙烯基-双环[5.2.0]壬烷(10.36%)等。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占55.24%,烷类化合物占29.72%,还有少量的醛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树叶片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建立与应用
    周琳,申加枝,段玉,王婷,王玉花,朱旭君,马媛春,房婉萍
    2019, 48(03): 220-22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3
    摘要 ( )   PDF(1693KB) ( )  
    为开展茶树Camellia sinensis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差异蛋白的分离和鉴定,以抗逆性较强的茶树品种‘迎霜’为试材,通过对提取方法、IPG胶条pH范围、上样量、分离胶浓度、染色方法的比较,筛选适用于茶树叶片的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法或Tris-HCl法提取叶片总蛋白,选用17 cm pH 4~7 IPG胶条用于等电聚焦,选择1.6~2.2 mg上样量、13.5%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分离,随后通过高敏考马斯亮蓝R-250法染色;最终,叶片各分子量的蛋白充分分离,获得的双向电泳图谱分辨率高、背景清晰、重复性好,适用于‘迎霜’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叶片差异蛋白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金线莲不同移栽月龄生物学性状及活性成分含量研究
    李惠华,曾碧玉
    2019, 48(03): 227-23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4
    摘要 ( )   PDF(489KB) ( )  
    考察4~9个月移栽月龄的广西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生物学性状和多糖、多酚、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广西金线莲生物量随着移栽月龄的增加呈一定的增长,以移栽9月龄最高;多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近似“V”字形,9月龄与4月龄无明显差异,4月龄含量呈现最高值;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以6月龄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兰叶艺品种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
    谢泰祥,姚荣荣,陈娟,陈璐,艾叶
    2019, 48(03): 232-23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5
    摘要 ( )   PDF(709KB) ( )  
    以建兰栽培品种‘八宝奇珍’Cymbidium ensifolium ‘Ba Bao Qi Zhen’为材料,对其正常绿色叶片及黄化变异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八宝奇珍’黄化变异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绿色叶片,且随着黄化面积的增大呈现递减趋势;黄化变异叶片的初始荧光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Kautsky诱导效应最大荧光(Fp)、稳态光适应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光适应稳态荧光产量(Ft_Lss)均显著低于正常绿色叶片;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与正常绿色叶片无明显差异;稳态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高于正常绿色叶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光强对越南抱茎茶光合及荧光特性日变化的影响
    黄丽英,盘李军,黄永芳,薛克娜,苏木荣,林玮,叶小萍,冼杆标
    2019, 48(03): 237-24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6
    摘要 ( )   PDF(588KB) ( )  
    为研究不同光强对越南抱茎茶光合作用机理的影响,设置3种处理方式,即全光照(L1)、光强度45%(L2)、光强度15%(L3),分别在遮阴3个月后测定其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强光条件下电子传递受阻,热耗散增加,PSII反应中心受到破坏,从而降低了茶花的光合效率;过度遮阴条件下受到光抑制,从而导致光合机构损伤;45%光照条件下光合效率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Pn)与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呈极显著相关,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 浓度(Ci)呈显著负相关。影响越南抱茎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种野生报春花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
    汪蓉,马柯航,冯斌,毛咏琪,林昌兴,贾茵
    2019, 48(03): 243-24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7
    摘要 ( )   PDF(362KB) ( )  
    以多脉报春Primula polyneura、钟花报春P. sikkimensis、桔红灯台报春P. bulleyana和粉被灯台报春P. pulverulenta的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形态及光照、GA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报春花种子形态各异,钟花报春种子质量最大,千粒重达0.458 g,粉被灯台报春种子质量最小,千粒重为0.192 g。光照处理及不同浓度GA3处理对4种报春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差异。光照对多脉报春的萌发效果最好,其次为钟花报春与桔红灯台报春,对粉被灯台报春无明显促进作用。光照条件下,400 mg·L-1 GA3处理对桔红灯台报春和粉被灯台报春的萌发效果较好,发芽率显著提高,发芽持续时间缩短;钟花报春萌发适宜的GA3浓度为200 mg·L-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浙江舟山群岛山茶所在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缪玲霞,王国明,陈叶平,高浩杰,叶波
    2019, 48(03): 247-25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8
    摘要 ( )   PDF(444KB) ( )  
    以山茶Camellia japonica 所在的阔叶林和灌丛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植物群落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47种,隶属于65科118属;地理成分多样,热带成分大于温带、亚热带成分,表现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同时反映出群落所在生境热量条件相对优越。山茶所在的阔叶林群落中,乔木层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演替趋势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处于岛屿较高海拔的灌丛和疏林,其灌木层和藤本层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于阔叶林;受相应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或台湾蚊母树Distylium gracile以及更新层的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优势突出影响,乔木层与更新层的Pielou指数波动幅度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王宗琪,许元科,林坚,梅旭东,吴东浩
    2019, 48(03): 254-26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09
    摘要 ( )   PDF(428KB) ( )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以及与邻近地区的关系和物种濒危状况。结果表明,景宁石松类和蕨类共有296种7变种和1杂交种,隶属于29科83属,其中包括7个浙江省新记录种;地理分布以热带性质的科属占优势,种类以温带性质为主,本区属于亚热带与温带物种的融汇地带;与邻近省份和地区相比,景宁石松类和蕨类区系与江西省、福建省、宁波市和温州市的关系密切,与温州的区系最紧密,与安徽的区系较疏远;景宁石松类和蕨类生态类型大致可分为六类:暖性针叶林生境、常绿阔叶林阴湿生境、毛竹林暖湿生境、温性松杉柏冷湿生境、灌丛及村旁路边干旱生境和溪流、农田、沼泽湿地生境,其中常绿阔叶林阴湿生境下物种最丰富;景宁分布着在浙江范围内受威胁的蕨类46种,其中濒危(EN)有11种,易危(VU)有35种,国家和浙江省保护蕨类4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墨兰品种观赏价值评价
    陈娟,陈璐,谢泰祥,彭东辉,艾叶
    2019, 48(03): 261-26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0
    摘要 ( )   PDF(1060KB) ( )  
    以福州地区栽培多年的30个墨兰品种为材料,对其植株高、花色、瓣型等20个观赏性状进行测定和观察,分析墨兰品种观赏性状的变异范围、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主成分因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0个墨兰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16个数量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花部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叶片形态和数量变异小;4个质量性状中,花色和叶艺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叶部形态和花部形态的观赏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0个观赏性状指标可以分为7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株高因子、瓣型因子、花色因子、叶片数因子、花径因子、叶宽因子和叶艺因子,7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全部性状信息的87.35%。通过计算30个品种的重要主成分值并对其进行排序,筛选出4个观赏性状优良的品种,分别为‘白墨’、‘宝山爪’、‘龙梅’和‘金华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5种石斛兰观赏价值评价
    马良,陈松泉,庄莉彬
    2019, 48(03): 269-27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1
    摘要 ( )   PDF(1830KB) ( )  
    对35种石斛兰的花期长短、花色、花香、花朵数量及花形态、叶形态和植株形态等观赏性状进行描述和数据采集。根据观赏性状可将其按花期长短、香气浓淡、花朵数量多少、花形态大小等进行归类,并综合评价得出各方面表现较佳的6种观花型石斛兰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州引种10种唇形科芳香植物综合评价及其适应性研究
    孙正芝,王荃,肖振山,薛秋华
    2019, 48(03): 274-27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2
    摘要 ( )   PDF(633KB) ( )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唇形科芳香植物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福州市10种唇形科芳香植物的引种栽培表现,从观赏价值、开发潜力、抗逆性三方面筛选15个评价因素,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对其在福州地区的适应性与园林应用作分析。结果表明,芳香气味的舒适性、加工价值、叶色、花色、驱避性和耐热性是福州地区芳香植物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综合得分最高的3种芳香植物分别是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和留兰香Mentha spicata,具有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众对园林绿地功能的认知及其对环境教育的启示——以广州市为例
    徐彬瑜,许泽豪,翁殊斐,冼丽铧
    2019, 48(03): 280-28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3
    摘要 ( )   PDF(434KB) ( )  
    以网络问卷和现场问卷、访谈的形式,分析公众对广州市园林绿地功能的认知情况,以期为环境教育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公众对于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各项具体描述的认知情况都趋于一致,绝大多数公众认为绿地植被能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且公众的学历越高,其认知园林植物的欲望越强烈。在休息时,大多数公众会选择植物比较茂密的半开敞空间;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增强科普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趣味性,能更好地发挥绿地的环境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无人机航拍的校园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冼丽铧,吴楠烨,陈红跃,梁婉莹,黄子航,甘洪旭
    2019, 48(03): 285-29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4
    摘要 ( )   PDF(1840KB) ( )  
    基于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结合植物现状调查和问卷调查,应用美景度评判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八类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的航拍影像,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群落复层结构清晰可见,空间布局层次丰富,植物景观质量整体水平良好;植物色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与美景度值有显著相关性,是影响校园植物景观美景度值的有效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Ⅵ
    安昌,陈鸣,庄怡雪,孟静,杨成梓
    2019, 48(03): 291-29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5
    摘要 ( )   PDF(2000KB) ( )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与浦城县开展的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整理鉴定出福建省新记录植物6种,即牯岭野豌豆Vicia kulingana、九龙山紫菀Aster jiulongshanensis、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柔弱黄芩Scutellaria tenera、薄叶新耳草Neanotis hirsuta、五叶红梅消Rubus parvifolius var. toapiensis,其中五叶红梅消为中国大陆新分布变种。6种植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福建省植物生态多样性,为其植物区系研究提供新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省兰科植物新资料
    潘云云,饶文辉,李利强,陈建兵
    2019, 48(03): 295-29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6
    摘要 ( )   PDF(1677KB) ( )  
    报道广东兰科植物1新记录属——钻柱兰属Pelatantheria Ridley,及2新记录种,蜈蚣兰Pelatantheria scolopendrifolia (Makino) Averyanov、插天山羊耳蒜Liparis sootenzanensis Fukuyama,并对其形态特征简要描述。凭证标本保存于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标本馆(NOCC)。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维管植物分布新纪录
    黄佳璇,张信坚,赵万义,廖文波
    2019, 48(03): 299-30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7
    摘要 ( )   PDF(1435KB) ( )  
    报道江西省维管植物分布2个新纪录属——蔓虎刺属Mitchella Linn.及裂禾蕨属Tomophyllum (E. Fournier) Parris,及3个新纪录种——蔓虎刺Mitchella?undulata?Sieb. et Zucc.、裂禾蕨Tomophyllum donianum (Sprengel) Fraser-Jenkins & Parris、土佐景天Sedum tosaense Makino,均发现于罗霄山脉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栽培与组培
    育苗容器规格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生长的影响
    周珺,王军,林位夫
    2019, 48(03): 303-30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8
    摘要 ( )   PDF(312KB) ( )  
    采用不同规格控根育苗容器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进行悬空和近地培养,观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悬空培养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的纵向伸长(株高、主根长度)影响较为显著。育苗容器的高度一致时,体积越大的育苗容器,根系伸展空间越多,苗木地上部分长势越好;体积一致时,高度越高的育苗容器,苗木主根长度越长,但对籽苗地上部分及主根粗度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公藤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建立
    黄淑燕,郑郁善
    2019, 48(03): 306-31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3.019
    摘要 ( )   PDF(354KB) ( )  
    以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其茎段的再生技术。结果表明,雷公藤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1.5 mg·L-1 + IBA 0.1 mg·L-1;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1.0 mg·L-1 + NAA 0.1 mg·L-1;壮苗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1 + VB1 0.5 mg·L-1 + 蛋白胨0.5 g·L-1;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 + NAA 2.0 mg·L-1 + KT 0.1 mg·L-1;炼苗移栽时,基质配比为蛭石与泥炭土 1:1。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84.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