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49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0-10-31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本草考证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17个建兰品种光合特性分析
    周 杰,杨钰明,兰琳英,徐艳芳,郑清冬,谢泰祥,艾 叶
    2020, 49(05): 329-33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1
    摘要 ( )   PDF(417KB) ( )  
    以17个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良的丙酮法提取叶绿素,再通过Arnon丙酮法公式计算光合色素含量,利用捷克FluorCam开放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7个建兰品种的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铁骨素’(C. ensifolium ‘Tiegusu’)、‘逸红双娇’(C. ensifolium ‘Yihongshuangjiao’)和‘闽南黄蝶’(C. ensifolium ‘Minnanhuangdie’)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其他品种,表明这3个品种具有良好的光合效率,吸收光能的能力较强;‘铁骨素’最大荧光产量(Fm)、Kautsky诱导效应最大荧光(Fp)、PS 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非光化荧光淬灭系数(NPQ)均为最高。综上可知,‘铁骨素’的光合生理特性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优良建兰品种进行种植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个山茶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谭 莎,赖路伟,黄永芳,叶小萍,谭健彬,许雄坚
    2020, 49(05): 335-33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2
    摘要 ( )   PDF(360KB) ( )  
    以山茶(Camellia japonica)品种‘红露珍’、‘六角大红’和‘烈香’两年生扦插盆栽苗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3个山茶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7种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山茶品种的生理响应,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不同山茶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3个山茶品种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六角大红’>‘红露珍’>‘烈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和抗菌蛋白对桃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贺惠文,孙黎平
    2020, 49(05): 340-34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3
    摘要 ( )   PDF(335KB) ( )  
    以桃‘沪油018’(Amygdalus persica ‘Huyou 018’)果实为试验材料,经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及其抗菌蛋白浸果后常温条件下(25 ℃)贮藏,定期测量桃果各项保鲜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桃果实比较,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和抗菌蛋白处理可提高桃果实色泽、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桃果失重率和腐烂率。经菌液处理桃果腐烂率降低至20%,菌液抑制桃果腐烂效果与多菌灵类似。菌液和抗菌蛋白在提高贮藏期桃果品质方面差异不显著。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和抗菌蛋白应用于采后桃果的贮藏保鲜效果较好,潜力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鲜剂对天门冬切叶的保鲜效应
    杨运英,卢淑仪,王廷芹
    2020, 49(05): 345-35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4
    摘要 ( )   PDF(360KB) ( )  
    以150 mg·L-1柠檬酸+500 mg·L-1 CaCl2+1 mg·L-1 6-BA为基础液,加入不同浓度蔗糖和青霉素进行瓶插试验,研究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切叶瓶插寿命、黄化程度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基础液添加100 mg·L-1青霉素+0.25%蔗糖保鲜液对天门冬切叶保鲜效果最好,与对照比,瓶插寿命延长11.3 d;比对照推迟4 d出现黄化现象;叶绿素含量推迟3 d达到峰值;鲜重变化率比对照推迟2 d达到峰值,且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对电导率和MDA维持较低水平;POD活性推迟3 d出现峰值,且POD活性比对照高,CAT活性推迟6 d出现峰值,且CAT活性维持较高水平。说明适宜浓度的蔗糖和青霉素能减缓叶绿素含量和叶片鲜重下降,抑制叶片内膜脂过氧化产物MDA产生,维持叶片膜结构相对稳定,增强POD和CAT活性,保持天门冬切叶观赏品质并延长瓶插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紫斑牡丹花茶的研制及其主要香气成分分析
    沈清宇,叶秋萍,洪翠云,施建羽,常 强,王惠琼
    2020, 49(05): 351-35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5
    摘要 ( )   PDF(349KB) ( )  
    以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花瓣为原料,采用隔离窨制,对牡丹花茶窨制过程中花坯、配花量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闭箱桶温度21 ℃、相对湿度90%、窨制时间48 h条件下经一窨一提获得的花茶,感官评审花与茶叶的协调度高、香气高锐持久、茶汤滋味醇正鲜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花茶香气成分,新鲜花瓣与茶叶配比5:1窨制48 h的花茶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含量较高,其香气高扬、茶汤醇正鲜爽,配比2.5:1的花茶上述成分含量和感官其次,而拌和型茶品透素欠鲜爽。发酵或发酵揉捻花瓣窨制的花茶乙醇、环氧芳樟醇及高级烷烃含量较高,其主要赋香物质低于新鲜花瓣含量,渥味明显,茶汤有浊气欠鲜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茉莉茎段遗传转化体系初步研究
    张 月,陈 风,卢 莹,袁 媛,陈清西
    2020, 49(05): 358-36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6
    摘要 ( )   PDF(362KB) ( )  
    以双瓣茉莉(Jasminum sambac)一年生茎段为外植体,探索茉莉花遗传转化体系。结果显示,预培养7 d后进行农杆菌侵染,然后置于含卡那霉素(Kan) 80~100 mg·L-1的筛选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成活率较高的抗性茎段。GFP转化预培养7 d的茉莉茎段再培养3 d及30 d后,以及转化预培养20 d茉莉茎段愈伤再培养14 d后愈伤组织中均能检测到GFP荧光。说明利用该转化系统进行茉莉遗传转化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三种源地益智种子贮藏与萌发特性
    梁 鹏,王剑瑞,崔大方
    2020, 49(05): 363-36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7
    摘要 ( )   PDF(277KB) ( )  
    利用0.4%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定种子活力,研究广东、广西、海南三地栽培益智(Alpinia oxyphylla)种子的贮藏特性与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低温保湿条件有利于益智种子贮存,短期贮存可达150 d。益智种子发芽时间较短,发芽相对集中的最适条件是温度30 ℃、500 mg·L-1 GA3浸泡24 h;三个种源地的种子发芽率为88%~90%,不同种源地之间的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种李属(广义)植物果实表皮微形态
    石文婷,吴保欢,黄文鑫,刘朝玉,崔大方
    2020, 49(05): 369-37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8
    摘要 ( )   PDF(1541KB) ( )  
    应用蔡司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17种(包含7栽培种)李属(广义)植物的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果实表皮微形态多样,气孔复合体类型、气孔器形状、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周围纹饰等在李属(广义)植物不同类群中表现出各自独立的特点;一些性状如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角质层纹饰和气孔复合体类型在属内各类群中出现分化规律,在各亚属之间表现出过渡性和连续性。研究表明,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部分性状可作为李属(广义)植物识别的依据。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各类群之间变化,反映了不同类群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域内三叶青优良种源地选择研究
    张晓缔
    2020, 49(05): 378-38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09
    摘要 ( )   PDF(246KB) ( )  
    以福建省不同产地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块根为材料,对比各地理种源三叶青块根总黄酮含量差异,并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探讨地理及气候因子与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三叶青块根总黄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种源的三叶青块根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基于块根中的总黄酮含量可以将24个三叶青地理种源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宁德周宁、宁德古田、三明大田、泉州永春、南平建瓯和三明永安等6个地理种源,第二类包含三明将乐、三明尤溪、龙岩连城和福州永泰等4个地理种源,第三类包含龙岩新罗、福州闽侯、南平延平、泉州德化、漳州南靖、龙岩永定、厦门同安、龙岩武平、莆田仙游、南平光泽、南平顺昌、三明沙县、南平浦城和漳州长泰等14个地理种源。其中第一类种源三叶青总黄酮含量平均为28.77 mg·g-1,较全省平均水平高60.10%。三叶青总黄酮含量与种源地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源地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无霜期呈显著负相关,与经纬度之间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沙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分析
    黄念雪,万小英,谢显金,范世明,林胜男,黄盛荣,刘金章
    2020, 49(05): 383-38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10
    摘要 ( )   PDF(453KB) ( )  
    依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实施方案》调查福建省沙县中药资源本底情况,对一般种类进行普查,对重点种类进行样方、样线调查,并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进行比较。调查表明,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沙县药用植物有180科638属1032种,其中重点种类92种,特色种类41种,显著高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沙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合理保护、开发利用药用资源,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口市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控对策
    牟 村,刘文剑,郑希龙,胡艳华,冉 娟,吴 磊
    2020, 49(05): 389-39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11
    摘要 ( )   PDF(365KB) ( )  
    基于野外调查及文献资料及标本信息查阅,基本查清海口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并对外来入侵植物在海口市的入侵危害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海口市目前发现外来入侵植物115种,隶属于32科83属,其中菊科种数最多,有23种,占海口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0.0%;有92种原产地为美洲,占80.0%;有84种为草本植物,占73.0%;有111种为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占96.5%;入侵植物中严重危害类(1级)有12种,一般危害类(2级)有24种,潜在危害类(3级)有25种,一般外来类(4级)有22种,32种还有待观察(5级)。文中提出对海口外来植物入侵的防控及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省2种兰科植物新记录
    李宇惠,郭宝沁,邓 斌,王炳谋,黄 毅,陈利君,李玉玲
    2020, 49(05): 398-40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12
    摘要 ( )   PDF(353KB) ( )  
    报道2种广东省兰科植物新记录,分别为等萼卷瓣兰(Bulbophyllum violaceolabellum Seidenf.)和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T. Tang et F. T. Wang.)。凭证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树木标本室(CAN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虎耳草科(广义)新记录
    刘 强,龚仁琥,雷 敏,刘雪晴,张代贵
    2020, 49(05): 401-40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13
    摘要 ( )   PDF(334KB) ( )  
    报道湖北省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植物3种新记录——芽虎耳草(Saxifraga gemmigera var. gemmigera Engl. ex Diels)、双喙虎耳草(Saxifraga davidii Franch.)和宽叶梅花草(Parnassia dilatata Hand.-Mazz.)。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和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室(HH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3种维管植物新记录
    张 虹,刘 毅,徐静兰,王 琼,李慧慧,柏芝兰,刘守金
    2020, 49(05): 404-40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14
    摘要 ( )   PDF(339KB) ( )  
    报道安徽省新分布1种蕨类顶芽狗脊[Woodwardia unigemmata (Makino) Nakai],以及2种被子植物广西过路黄(Lysimachia alfredii Hance)和见血青[Liparis nervosa (Thunb.) Lindl.]。标本藏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中心药用植物标本室(AC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草考证
    《本草图经》兴化军防己的本草考证
    杨红霞,陈玉燕,黄泽豪
    2020, 49(05): 407-41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5.015
    摘要 ( )   PDF(628KB) ( )  
    对《本草图经》中兴化军防己的附图及文字记载进行本草考证,探究其原植物品种。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分布及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草图经》中的兴化军防己应为今之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为防己类中药的古今品种沿革及基原考证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