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4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5-09-1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资源与生态
    植物栽培
    简报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茭草和芦苇叶片光合与荧光特性对土壤持续干旱的响应
    赵湘江,田昆,杨兰,刘昊
    2015, 44(03): 181-18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1
    摘要 ( )   PDF(341KB) ( )  
    对茭草Zizania lat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进行自然持续干旱处理,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相应的土壤水分含量,探讨茭草、芦苇叶片对土壤持续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随着土壤水分逐渐减少,茭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先增大后减小,芦苇叶片的Pn、Tr、Gs均逐渐减小;茭草和芦苇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光化学最大量子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水分利用率(WUE)、有效荧光产量(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变化趋势一致,其中Ci逐渐增大,Fv/Fm、NPQ、WUE先增大后减小,Yield、ETR、qP逐渐减小。分析表明,当茭草和芦苇遭遇较严重干旱时,叶片Pn下降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当生长基质(沙土)的田间持水量为19%,速效氮、磷、钾分别为28.14、2.25、25.76 mg·kg-1,pH 7.2时,茭草的干旱胁迫阈值在土壤含水量(2.17 ± 0.18)%和(1.66 ± 0.23)%之间,芦苇的干旱胁迫阈值在土壤含水量(1.84 ± 0.17)%和(0.25 ± 0.07)%之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楝叶吴茱萸光合作用的影响
    董奇妤,张亮,张亨,王婧,陈红跃
    2015, 44(03): 188-19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2
    摘要 ( )   PDF(285KB) ( )  
    以楝叶吴茱萸Evodia glabrifolia苗木为材料,用生根粉(ABT-3)、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物,测定处理后苗木的光合作用指标。结果表明,NAA和IAA的最佳浓度为150 mg·L-1,ABT-3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00 mg·L-1;其中浓度为150 mg·L-1 NAA最有利于楝叶吴茱萸的光合作用,50 mg·L-1 IAA最不利于楝叶吴茱萸的光合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楝叶吴茱萸的育苗、移栽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种观花地被植物对PEG模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
    马楠,刘建华,雷江丽
    2015, 44(03): 193-19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3
    摘要 ( )   PDF(303KB) ( )  
    以城市绿地中使用频度较高、花期较长的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鸢尾Iris tectorum、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香彩雀Angelonia angustifolia 等4种观花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乙二醇溶液(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苗期植株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4种植物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4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长春花在轻度胁迫下已显著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植物的抗旱能力强弱为葱兰>鸢尾>香彩雀>长春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HS-SPME & GC-MS分析印加果种子的挥发性物质
    陈鸿鹏,彭彦,林彦,高丽琼,吴志华,李慧,谢耀坚
    2015, 44(03): 199-20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4
    摘要 ( )   PDF(292KB) ( )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 & GC-MS)分析印加果Plukenetia volubilis近成熟种子的挥发性物质,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64种化学成分,其中6种酯类化合物,占45.86%;12种醇类化合物,占27.71%;7种烯烃类化合物,占6.71%;9种醛类化合物,占3.89%;6种酮类化合物,占2.78%;16种烷烃类化合物,占1.78%。此外,盐酸氨基脲占5.47%,氨基脲占3.25%,还有1.51%三氯乙酸和0.23%甲基异丙基苯及其他化合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相色谱法测定橄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胡彧娴,蔡恩兴
    2015, 44(03): 204-20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5
    摘要 ( )   PDF(271KB) ( )  
    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橄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表明,测量过程中三唑酮残留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校准过程、重复性测量和回收率;当橄榄三唑酮含量为0.072 21 mg·kg-1时,扩展不确定度U = 0.005 576 mg·kg-1(k =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植物挥发物分析的PoraPakTM Q吸附管快速活化方法
    陈旭鹏,杨美红,张金桐,刘红霞,刘志雄,靳泽荣,赵祥
    2015, 44(03): 209-21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6
    摘要 ( )   PDF(318KB) ( )  
    为提高PoraPakTM Q吸附剂的活化速度及降低活化成本,更好地应用于植物挥发物的吸附分析,本研究设计组装简易的氮气吹扫装置,并选择合适的淋洗溶剂、氮气流量、活化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选用100 mg PoraPakTM Q吸附剂制作吸附管,以5 mL丙酮和5 mL正己烷作为淋洗溶剂,氮气流量80 mL·min-1,活化温度200 ℃,活化时间30 min,可实现对PoraPakTM Q吸附剂的快速活化并用于挥发物吸附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大豆GTS40-3-2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杨丽霞,邱华丽,彭新凯,宋涛平
    2015, 44(03): 213-21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7
    摘要 ( )   PDF(364KB) ( )  
    采用转基因大豆GTS40-3-2品系特异性基因LAMP引物,建立2种转基因大豆GTS40-3-2品系特异性基因等温扩增方法:(1)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2)反应前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NB)作为LAMP扩增的指示剂,根据反应后HNB的颜色变化进行判定。对两种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皆能快速、特异性检测出转基因大豆GTS40-3-2品系成分,定性检测限为0.1%。基于颜色判定的LAMP检测方法对设备要求更简单,更适用于日常检验及监管部门进行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资源与生态
    龙船花两变种叶面积回归方程的建立
    李碧洳,翁殊斐,冯嘉仪,欧泳欣
    2015, 44(03): 218-22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8
    摘要 ( )   PDF(225KB) ( )  
    以龙船花两变种橙红龙船花Ixora coccinea var. coccinea、邦德胡卡红仙丹草I. coccinea var. bandhuca的成熟叶为材料,利用WinFolia软件测定多项叶形态指标,并对叶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其8种回归方程以及总的适用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龙船花两变种的叶片长×叶水平宽、叶周长、叶垂直长、叶片长、叶水平宽、叶片长×叶片长以及叶水平宽×叶水平宽与叶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复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水平(P<0.01),可分别用来建立龙船花的叶面积回归方程;叶面积与叶片长×叶水平宽的相关系数及复相关系数最高,基于叶片长×叶水平宽的8种叶面积回归方程更好地估测两种龙船花的叶面积。经检验发现,二次函数、复合函数、幂函数能更准确地估测叶面积;由两种龙船花共同建立的3种总的回归方程中,复合函数与幂函数能更好地模拟估测叶面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公益林林果高效经营评价方法研究
    张贝,马振环,陈世清
    2015, 44(03): 223-22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09
    摘要 ( )   PDF(347KB) ( )  
    以森林健康度、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碳储量和经济产出值等构建生态公益林林果高效经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生态公益林林果高效经营综合指数(AI)衡量林果经营状况,并以此对广东省惠东县梁化林场林果实验地进行经营评价。结果表明,实验地AI指数为0.4288,林果实验地近两年的经营评价等级为中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永春油杉人工林生物量结构特征
    王丽琴
    2015, 44(03): 228-23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0
    摘要 ( )   PDF(255KB) ( )  
    对福建省永春县50年生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株油杉地上部分,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218.29 kg,树叶的生物量最小,仅为15.44 kg;地下部分生物量最大的是直径大于15.0 cm的根桩,达52.84 kg,最小的是小于1.0 cm的毛细根,仅为0.84 kg。油杉林分不同部位生物量分配: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在油杉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油杉乔木层生物量为699.57 t·hm-2,林分净生产力为13.99 t·hm-2·a-1,林下植被层生物量为11.22 t·hm-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5.35 t·h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秃杉人工林植被碳库和氮库的分配格局
    陈金章
    2015, 44(03): 231-23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1
    摘要 ( )   PDF(262KB) ( )  
    对福建德化葛坑国有林场1996年种植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植被碳库和氮库分配格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秃杉人工林各器官碳含量在442.86~488.72 g·kg-1之间,而各器官氮含量在2.26~8.93 g·kg-1之间。20年生秃杉人工林单株碳库和氮库分别为96.10 kg和0.679 kg。各器官碳库大小顺序为树干(64.56 kg) >树根(16.11 kg) > 树叶(8.18 kg) > 树枝(7.25 kg)。各器官中氮库大小顺序为树干(0.379 kg) > 树叶(0.157 kg) > 树根(0.085 kg) > 树枝(0.058 kg)。乔木层的碳库和氮库主要集中在树干,分别占67.18%和55.82%。20年生秃杉人工林林分植被碳储量和氮储量分别为84.29 t·hm-2和0.60 t·h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无锡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性诱剂防治
    吴一羚,李元喜
    2015, 44(03): 235-24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2
    摘要 ( )   PDF(259KB) ( )  
    利用性诱剂调查江苏无锡地区三个水蜜桃Prunus persica种植区梨小食心虫Gtapholitha molesta成虫的年发生动态,并比较不同时间挂放诱芯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锡地区,梨小食心虫年发生5代,部分发育较快的五代幼虫在越冬前发育为成虫,但因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而成为无效虫口。越冬代成虫和一代成虫发生较为整齐,可以使用性诱剂集中诱杀,但从二代成虫开始,发生呈现多个高峰,田间世代重叠明显。对梨小食心虫的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无锡地区,需高密度放置诱芯并2周更换1次诱芯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大陆山茶科一新记录种——日本厚皮香
    张幼法,李修鹏,陈征海,李根有
    2015, 44(03): 241-24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3
    摘要 ( )   PDF(270KB) ( )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象山县的山茶科Theaceae厚皮香属Ternstroemia日本厚皮香T. japonica (Thunb.) Thunb.,描述其主要形态特征、生境。该种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凭证标本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新外来入侵植物——合被苋
    张小伟,谢文远,张芬耀
    2015, 44(03): 244-24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4
    摘要 ( )   PDF(297KB) ( )  
    合被苋Amaranthus polygonoides L.原产加勒比海岛、美国、墨西哥等地,是新近传入浙江的外来植物。本文报道合被苋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介绍其在国内外分布和国内蔓延情况,为该种的早期控制提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灰岩粗毛藤(大戟科)——广东省一新记录种
    赵万义,刘海军,胡平,凡强,廖文波
    2015, 44(03): 247-24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5
    摘要 ( )   PDF(279KB) ( )  
    报道在深圳市龙岗区排牙山求水岭发现的1个广东省新记录种——大戟科粗毛藤属灰岩粗毛藤Cnesmone tonkinensis (Gagnep.) Croiz.,并对该种的形态、生境、所在群落的特征等进行描述。该标本的采集地排牙山是其分布的最东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易思荣,黄娅,全健,裴丽容,雷美艳
    2015, 44(03): 250-25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6
    摘要 ( )   PDF(306KB) ( )  
    在调查重庆市野生植物资源的过程中,发现了棕榈科Arecaceae石山棕Guihaia argyrata、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鹿茸草Monochasma sheareri、大戟科Euphorbiaceae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花苣苔Loxostigma griffithii、杜鹃花科Ericaceae红粉白珠Gaultheria hookeri、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双喙虎耳草Saxifraga davidii等6种重庆市新记录植物。其中,石山棕属Guihaia、鹿茸草属Monochasma、棒柄花属Cleidion和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也是重庆市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标本馆(IMC)。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2种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
    徐国良,赖辉莲
    2015, 44(03): 253-25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7
    摘要 ( )   PDF(219KB) ( )  
    报道江西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2种——北插天天麻Gastrodia peichatieniana S. S. Ying和单葶草石斛Dendrobium porphyrochilum Lindley。凭证标本保存于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栽培
    大棚辣椒最佳钾肥用量及运筹
    游淑玲
    2015, 44(03): 255-26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8
    摘要 ( )   PDF(250KB) ( )  
    以台湾‘长香’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品种为材料,通过设置钾肥横向与纵向施肥的田间试验,探讨辣椒最佳钾肥用量及其运筹。结果表明,在设定氮、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5.0、3.5 kg·667m-2的条件下,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辣椒的株高、幅宽、茎粗的长势及果长、果粗、单果重等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辣椒产量(y)与钾肥施用量(x)两者呈y = -2.2743x2 + 53.402x + 802.45的相关性(r2 = 0.973),钾肥最佳施用量为11.74 kg·667m-2;在同样条件下,钾肥施用量12.00 kg·667m-2,按基肥与追肥不同比例进行施用,辣椒株高、幅宽、茎粗的长势及果长、果粗、单果重等品质与产量均有所差异,其基肥∶追肥按2∶8的配比进行运筹施用,辣椒品质与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漳州设施栽培草莓品种引种筛选
    康月惠,张朝坤,张连水
    2015, 44(03): 261-26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9
    摘要 ( )   PDF(222KB) ( )  
    在福建漳州引进6个草莓品种进行设施栽培,通过对比分析,筛选出2个适宜该地区设施栽培的品种——‘法兰地’和‘红宝’。‘法兰地’具早熟的特点;‘红宝’产量高,达25561.8 kg·hm-2;两者适应性强,口感好,受欢迎度高,适合漳州地区发展设施栽培与观光采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不同季节和基质对紫蝉扦插的影响
    刘雪霞,蔡邦平
    2015, 44(03): 265-26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20
    摘要 ( )   PDF(165KB) ( )  
    以紫蝉Allamanda violacea不同茎段作插条,在不同季节和基质中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插条为未木质化幼茎的成活率为0,不宜作扦插繁殖材料;插条为一年生木质化茎段的在春季扦插效果最好,在沙基质中扦插成活率为50%,平均生根32条,平均根长15 cm。扦插基质以红土为最好,扦插成活率为71%,平均生根43条,平均根长21 cm。综合试验,紫蝉扦插以一年生木质化茎段为插条在红土基质中春季扦插效果最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