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45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6-09-1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植物栽培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砂糖橘’缺镁早期诊断指标探索
    陈伟立,李娟,陈杰忠,姚青
    2016, 45(03): 201-20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1
    摘要 ( )   PDF(378KB) ( )  
    以2年生枳砧‘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Shatangju’幼苗为试材,分别进行正常供镁(对照)和缺镁处理,测定幼苗叶片中镁、叶绿素、蔗糖、淀粉和脱落酸(ABA)等含量及蔗糖磷酸合成酶、酸性转化酶和丙酮酸激酶等活性,以寻找合适的‘砂糖橘’缺镁早期诊断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缺镁处理112 d后,植株叶片镁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叶绿素含量未显著降低;蔗糖含量在处理28 d后出现瞬时增加,但随后恢复至对照水平;ABA含量在处理56~70 d时出现显著增加,其他时间没有差异,淀粉含量则与对照一直没有差异;丙酮酸激酶活性对缺镁胁迫没有明显的响应,而蔗糖磷酸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在处理14 d后活性显著下降,且后者几乎在整个采样期维持低水平。因此,初步得出‘砂糖橘’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可作为植株缺镁的即时响应指标,能较快地反映植株是否处于缺镁状态,同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和ABA含量可作为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镉胁迫对稗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维,金晨钟,吴晓峰,柏连阳,彭琼
    2016, 45(03): 207-21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2
    摘要 ( )   PDF(348KB) ( )  
    通过室外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镉(Cd)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 mg·kg-1 Cd2+胁迫增强稗草分蘖期的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但0.6、0.9 mg·kg-1 Cd2+胁迫抑制分蘖期稗草的光合作用,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提高MDA含量;3.0 mg·kg-1 Cd2+胁迫提高稗草分蘖期的抗氧化酶活性;6.0 mg·kg-1 Cd2+胁迫增加稗草分蘖期MDA含量。Cd2+浓度为0.6、6.0 mg·kg-1将抑制稗草抽穗期的光合作用,高浓度镉胁迫抑制稗草抽穗期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稗草的脯氨酸含量较高,表现出较高的抗逆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种红树林植物叶片SPAD值比较
    张苇,陈粤超,尚秀华,许方宏,吴志华
    2016, 45(03): 212-21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3
    摘要 ( )   PDF(393KB) ( )  
    以5种红树林植物为研究材料,分析测试其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并比较红树林树种、样区对其叶片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区、各树种以及单株之间SPAD值均存差异,对不同样区进行多重比较,可将其分为7类,5个红树林树种在叶绿素含量上差异较明显。各树种中以秋茄Kandelia obvolata最大(70.4),其次是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65.9)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 (62.9),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为51.9,最小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48.6),树种平均为60.5。试验分析表明,树种因子效应极显著(P<0.01),强于样区因子效应,说明红树林树种是影响其叶片SPAD值的重要因子,同时也表明不同的立地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含量存在影响。5种红树林植物叶片SPAD值均与其树高、基径生长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丛枝菌根真菌、磷和生长素对枳侧根形成的调控效应
    许朋阳,陈伟立,朱红惠,李娟,陈杰忠,姚青
    2016, 45(03): 216-22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4
    摘要 ( )   PDF(337KB) ( )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F)、磷水平和生长素对植物侧根形成的影响,在两种磷水平下接种AMF(Rhizophagus irregularis BGC JX04B),施用IB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TIBA),观察AMF、磷水平和生长素对枳Poncirus trifoliata幼苗侧根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AMF对植株生物量及各级侧根数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一级侧根长度;磷水平对植株生物量、侧根数量及长度无显著影响;TIBA显著降低植株生物量、侧根数量和侧根长度,而IBA对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AMF和生长素对主根长度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AMF、磷水平和生长素对二级和三级侧根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因此,AMF对枳侧根形成的调控可能涉及生长素信号途径,而生长素运输是枳侧根形成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蓝光LED对台湾金线莲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吕镇城,叶露露,彭永宏
    2016, 45(03): 221-22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5
    摘要 ( )   PDF(433KB) ( )  
    以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nus为材料,考察445、465、485 nm等3种波长蓝光LED对其生长及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445和465 nm处理显著提高台湾金线莲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a/b比值,促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黄酮累积。其中,445 nm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比对照组提高33.52%,465 nm处理组的可溶性糖比对照组提高12.77%,465 nm处理的黄酮含量为18.23 mg·g-1,比对照组提高34.54%。生产上可采用波长445或465 nm 的LED作为独立或组合光源,以提高金线莲种植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RAC评价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常强,苏明华,陈清西,曾碧玉,王伟,李惠华
    2016, 45(03): 225-22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6
    摘要 ( )   PDF(544KB) ( )  
    采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方法考察2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优的线性关系(R2=0.997);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为0.5~3.1 μmol·L-1,精密度<18%,准确度91%~105%。比较20种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苯甲酸类化合物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肉桂酸类以咖啡酸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最高;在类黄酮组分中,黄烷-3-醇表现出优良的抗氧化特性,黄酮醇次之。ORAC可作为评价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的简便、高效的标准化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玫瑰普洱茶饮料研制
    林秋香,陈榜福,刘乾刚
    2016, 45(03): 230-23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7
    摘要 ( )   PDF(401KB) ( )  
    以普洱茶和玫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技术、酶解技术、常规浸提技术等方法,制备茶饮料。结果表明,浸提最佳工艺参数是玫瑰普洱原料的拼配比例为玫瑰干花32.5%,一年陈熟普洱茶67.5%;浸提时间40 min,茶水质量比1∶25,浸提温度90 ℃,浸提2次;浸提液加入0.08%单宁酶和0.04%风味蛋白酶进行酶解,玫瑰普洱提取液71.40 mL,白砂糖41.60 g,Vc 0.20 g,柠檬酸钠0.14 g,水893.19 mL。该饮料审评结果为汤色较红亮,澄清;玫瑰香气明显,茶香足陈香明显,滋味醇香爽口,温润滑舌,且在一年常温保质期内无沉淀生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地区塔罗科血橙花青素苷含量研究初报
    张文,孔佑涵,李先信,吴娟娟,苑平,罗赛男
    2016, 45(03): 235-23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8
    摘要 ( )   PDF(600KB) ( )  
    为了解湖南地区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Tarocco’花青素苷的合成时期和相对含量,通过调查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在开花后100 d起每隔30 d采摘果实,利用pH示差法测定塔罗科血橙果肉的花青素苷含量,并以同果园的纽荷尔脐橙C. sinensis ‘Newhall’为对照。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在果实发育阶段中不形成花青素,塔罗科血橙的花青素在开花220 d之后开始积累,至250 d时花青素苷含量为5.98 mg?L-1,280 d时花青素苷含量达12.09 mg?L-1。随着塔罗科血橙果实发育,花青素苷含量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rbpL片段对瑞香科沉香基原植物系统发育研究
    张玉金,刘钊,李荣春,杨晓君,苏娟
    2016, 45(03): 238-24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09
    摘要 ( )   PDF(396KB) ( )  
    以NCBI数据库中瑞香科植物叶绿体rbpL基因为目标片段,构建该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树,并结合已报道的沉香基原植物对瑞香科中潜在结香树种进行探讨。研究明确了结香树种在瑞香科系统发育关系中的地位,同时也获得与结香树种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属(Octolepis、Lethedon、Arnhemia、Daphnopsis、Solmsia、 Deltaria),为扩大结香树木种质资源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枳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黄雯,胡应平,李阿池,杨志坚,明艳林,陈辉
    2016, 45(03): 242-24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0
    摘要 ( )   PDF(967KB) ( )  
    建立和优化枳椇Hovenia acerba的RAPD反应体系,并对福建省12个种源地35份枳椇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0个RAPD引物共检测基因组DNA中19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1个(83.42%)。供试材料观测等位基因数(Na)1.8342、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155,Nei’s基因多样性(H)0.2493,Shannon多样性指数(I)0.3822。以遗传相似系数0.754为阈值,可将35份枳椇分成五大组。RAPD标记可有效揭示福建省枳椇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所测枳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广东阳春百涌自然保护区桫椤科植物资源调查
    左政裕,吴世远,董仕勇
    2016, 45(03): 248-25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1
    摘要 ( )   PDF(8597KB) ( )  
    广东阳春百涌自然保护区属云开山脉,区内桫椤科植物资源丰富,但具体种类及其资源量并无准确资料,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关野外调查和统计。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共有4种桫椤科植物,即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大叶黑桫椤Gymnosphaera gigantea、小黑桫椤G. metteniana和黑桫椤G. podophylla。依据保护区内桫椤科植物主要沿林道分布的特点,提出了按林道长度估算资源量的方法,据估算,保护区内有桫椤约900株,大叶黑桫椤约1.5万株,小黑桫椤约320株,黑桫椤约4500株。阳春百涌保护区是华南地区大叶黑桫椤的主要保存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岗山西北坡森林垂直带群落特征及区系分析
    雷平,晏雨鸿,吴淑玉,徐新宇,郭英荣
    2016, 45(03): 255-25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2
    摘要 ( )   PDF(363KB) ( )  
    为研究森林垂直带的群落组成特征及其植物地理区系成分,于黄岗山西北坡从低海拔至高海拔设置5个群落带,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山苔藓矮曲林。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黄岗山垂直带森林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特点,以常绿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为主要优势种;种的相似性指数表明,不同植被群落间物种组成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也说明黄岗山森林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并具有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多花黄精群落特征
    王金盾,周东雄,郑双全,李少玲,傅斌烨,高鸿,翁发进
    2016, 45(03): 260-26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3
    摘要 ( )   PDF(420KB) ( )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福建省野生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00科254属378种。种子植物83科232属,隶属13个科分布区类型和24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地理成分占优势,共40科123属,分别占科、属总数的75.47%和57.75%,泛热带分布成分最多(25科45属),分别占科、属总数的47.17%、21.13%;温带分布包含13科87属,分别占科、属总数的24.53%和40.85%;中国特有属共3个,占总属数1.40%。体现出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好、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明显、温带成分较多、起源古老并兼具中国特有成分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长柄水青冈群落植物生活型谱研究
    颜源涑
    2016, 45(03): 267-2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4
    摘要 ( )   PDF(339KB) ( )  
    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调查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长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并分析其生活型谱。结果表明,长柄水青冈群落植物组成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比例较少或没有,没有一年生植物。反映了该群落所在地的气候炎热多雨,但有一较长的严冬季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闽西北引种湿加松12年生个体与林分生长适应性
    吴奇智
    2016, 45(03): 271-27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5
    摘要 ( )   PDF(579KB) ( )  
    对福建西北地区栽培的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 caribaea 12年生林分树高与胸径生长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树高分布在3~14 m范围内,胸径生长分布于2~22 cm,林分的经济生长性状呈正态分布。在同等立地条件下,湿加松早期树高生长优于乡土树种马尾松,但马尾松胸径生长6年后有更好的生长量,12年生后胸径生长相接近,马尾松12年生林分中平均木单株材积优于湿加松林分,不过11年生后开始减缓,而湿加松保持持续生长势头。由材积生长来看,各树种个体材积生长正处于快速生长期,湿加松材积生长表现出较强的生长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机版Google Earth定位功能在中药资源普查中应用
    杨烁,曹政飞,薛渊元,张伟,赵宏
    2016, 45(03): 275-27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6
    摘要 ( )   PDF(1668KB) ( )  
    样地是中药资源普查系统随机生成的特定区域,样地常地处偏僻地区,使用普通定位系统难以准确、高效地抵达样地点,且在到达样地前无法获取样地周边道路和环境状况信息,给野外调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我们将样地GPS信息转换为Google Earth地标文件,并导入手机端Google Earth应用中,实现搜寻样地的实时定位功能,直观地显示了卫星地图上的样地信息,为中药资源普查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直观的样地定位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显微结构比较
    林美珍,陈育青,陈美燕,田惠桥
    2016, 45(03): 279-28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7
    摘要 ( )   PDF(6341KB) ( )  
    通过石蜡切片和表皮制片观察比较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和台湾金线莲A. formosanus根、茎、叶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显微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根皮层厚度、维管束数目、叶构造、叶脉颜色、表皮乳头细胞的形状和气孔密度,这些特征可作为金线莲物种的显微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3种维管植物新记录
    李恒,陈永滨,高元龙,谢明,郭娜,范瑜珊
    2016, 45(03): 283-28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8
    摘要 ( )   PDF(680KB) ( )  
    报道3种福建省新分布维管植物,分别为四川石杉Huperzia sutchueniana (Herter) Ching、金发石杉Huperzia quasipolytrichoides (Hayata) Ching、山柳菊Hieracium umbellatum L.。标本存放于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标本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栽培
    不同浓度IBA、NAA对紫萼龙吐珠扦插生根的影响
    朱锦心,冯嘉仪,翁殊斐,李灿,罗倩
    2016, 45(03): 285-28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19
    摘要 ( )   PDF(381KB) ( )  
    以紫萼龙吐珠Clerodendrum speciosum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浓度IBA、NAA混合溶液对紫萼龙吐珠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A为50 mg·L-1,IBA为150或200 mg·L-1时,紫萼龙吐珠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最高,可达100%;根系数量、根长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组的9.4倍和4.9倍;当NAA、IBA分别为50、150 mg·L-1时,根系效果指数在9、11月均较高,最高可达6.42。运用隶属函数法对9、11月扦插各处理组合的生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认为NAA 50 mg·L-1、IBA 150或200 mg·L-1混合溶液处理紫萼龙吐珠插条均最有利于生根,可得到较高的生根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植物光破坏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周丽英,付忠,卜璐璐,杨春雷,高婷,杨正安
    2016, 45(03): 290-29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20
    摘要 ( )   PDF(380KB) ( )  
    光破坏防御机制是植物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从形态、生理和生化等方面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根据光抑制的机理,对近年来植物的光破坏防御机制以及高等植物叶黄素循环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叶黄素循环防御机制是植物光保护作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梅花和蜡梅被西方世界认识的历史考证
    李菁博,邓莲
    2016, 45(03): 295-30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6.03.021
    摘要 ( )   PDF(1309KB) ( )  
    文中收集、整理了自17世纪至20世纪共22位西方学者(包括西方化的日本学者)认识、命名、收集、培育梅花Prunus mume、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的文献资料及其历史贡献,并比较两种植物被西方世界认识的历史差异,分析成因。最后探讨梅花、蜡梅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困境及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