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3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6-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番茄根边缘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铝对其活性的影响
    孙达丽,崔洁晨,徐根娣,刘鹏
    2006, 35(02): 1-4. 
    摘要 ( )   PDF(258KB) ( )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悬空气法,探讨番茄根边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铝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个番茄边缘细胞几乎与初生根同时出现,当根长到10 mm时,番茄边缘细胞达最大值(893个)。边缘细胞的活性(成活率)一直维持在93%以上。PME活性随着根的伸长有所降低。铝对番茄边缘细胞产生明显毒害,随着铝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边缘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火百合花丝组织培养器官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周祖富,艾素云,杨美纯,黎兆安
    2006, 35(02): 5-8. 
    摘要 ( )   PDF(398KB) ( )  
    以火百合花丝节段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6-BA 1.0 mg/L和NAA 0.2 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及器官。经细胞组织学观察表明,细胞启动、愈伤组织形成及器官再生皆发生于外植体形态学下端的切口边缘及内方,而形态学上端的细胞自始至终未启动。器官发生的途径是通过愈伤组织间接产生,有的愈伤组织团单独形成芽或根,而有的愈伤组织团则同时分别从表面形成芽,内部形成根,通过维管组织连接成完整的植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纸核”东镇红芒开花习性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研究
    董军,林丹彤,栾天罡
    2006, 35(02): 9-11. 
    摘要 ( )   PDF(178KB) ( )  
    以"纸核"东镇红芒为材料,采用改良的染色和制片方法,首次系统地对芒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芒果染色体数目为2n=40,芒果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胞质分裂,终变期为观测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②终变期发现多倍体,后期Ⅱ出现分裂不同步现象;③低温阴雨气候是造成"纸核"东镇红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原因;④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分析了芒果"纸核"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三个脐橙品种果实主要细胞壁酶动态变化研究
    曾秀丽,张光伦,李春燕,罗楠,胡强
    2006, 35(02): 12-16. 
    摘要 ( )   PDF(290KB) ( )  
    以罗伯逊脐橙、丰脐、纽荷尔脐橙果实为试材,对其果皮和果肉的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CX)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品种PE活性均为果肉明显高于果皮,其中纽荷尔和罗脐分别在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出现三个峰值;PE活性变幅纽荷尔大于罗脐,丰脐变化较平稳。PG活性果肉略高果皮,且皆在转色期开始快速升高。首次对脐橙果实β-葡萄糖苷酶研究表明,该酶活性微弱,成熟期活性最高,纽荷尔高于丰脐和罗脐;动态变化中果皮和果肉无明显差异。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为PE早于PG和β-葡萄糖苷酶;PE和PG是影响脐橙果实发育的主要酶,β-葡萄糖苷酶可能是PE和PG的补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若干因子对鸡冠花悬浮培养中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
    张进杰
    2006, 35(02): 17-20. 
    摘要 ( )   PDF(250KB) ( )  
    本文研究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蔗糖浓度对鸡冠花细胞悬浮培养中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KT使花色素苷积累明显高于6-BA,且KT在2 μmol/L时积累量最高;2,4-D在2 μmol/L时对花色素苷积累效果明显,其它浓度的2,4-D和NAA对花色素苷积累效果不明显。高浓度蔗糖有利于花色素苷积累;MS+2,4-D(2 μmol/L)+KT(2 μmol/L)+蔗糖(292 mmol/L)为鸡冠花悬浮细胞培养生产花色素苷的最佳培养基。研究中还发现,在黑暗条件培养下无花色素苷积累,推断光是诱导花色素苷积累的主要因素。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花色素苷含量明显增高,但到第4代时基本稳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甜椒的离体培养及建立再生体系研究
    吴兴海,邵秀玲,郑媛,牛佩,邓明俊
    2006, 35(02): 21-23. 
    摘要 ( )   PDF(150KB) ( )  
    以荷兰进口甜椒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到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筛选出MS+6-BA 4.0 mg/L+NAA 0.1 mg/L为子叶和下胚轴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MS+IBA 0.2 mg/L和MS+IBA 0.5 mg/L为最佳不定根分化培养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几种台湾水果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的适应性研究
    何璐,段曰汤,沙毓沧,罗敬萍,瞿文林,谭红
    2006, 35(02): 24-26,23. 
    摘要 ( )   PDF(177KB) ( )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引种数种台湾水果(番木瓜、番石榴、阳桃、莲雾、火龙果)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台湾水果在植株长势、果实发育及品质等方面表现良好,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适宜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五柱绞股蓝群落主要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研究
    刘世彪,林永慧,姜业芳
    2006, 35(02): 27-30. 
    摘要 ( )   PDF(189KB) ( )  
    运用方差分析、X2检验、种间联结显著性等指数,对湖南吉首德夯地区的五柱绞股蓝种群所在群落内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物种的总体关联性的方差比率为5.37,大于1,表现为显著正关联性,反映了整个群落处于稳定状态。在8个主要物种的28个种对中,18个为正相关,其中有1个显著正相关,其余10个种对为负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宋晓英,牛树奎,彭彪,柯玉琼
    2006, 35(02): 31-34. 
    摘要 ( )   PDF(296KB) ( )  
    本文从α多样性尺度总结三种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表现为天然更新> 人促更新> 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人促更新米槠林是在皆伐迹上未经炼山发育起来的群落,而人工造林米槠林是从火烧迹地上发育的。天然更新米槠林处于演替的中级阶段,未达到顶级群落;而人促更新和人工造林米槠林则处于衰退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永安桃源洞种子植物区系特点研究
    黄梓良
    2006, 35(02): 35-39. 
    摘要 ( )   PDF(267KB) ( )  
    永安桃源洞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是闽西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调查结果表明,桃源洞现有种子植物129科423属757种。该区系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优势科属明显和区系生境丧失与片断化等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地区云南樟的引种与养护管理探究
    谭忠奇,王文卿,丁印龙,张真珍
    2006, 35(02): 40-43. 
    摘要 ( )   PDF(284KB) ( )  
    本文以邓小平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手植树为例,对云南樟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及在厦门地区的引种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厦门植物园内云南樟生长异常的重要原因是根系活动环境恶化;厦门南亚热带海岛气候条件是导致其速生、提前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市道路绿化基本树种病虫害名录的更新调查与分析
    王谨
    2006, 35(02): 44-48. 
    摘要 ( )   PDF(211KB) ( )  
    通过对厦门市道路绿化基本树种病虫害名录的更新调查显示,从1986年至2006年的20年间,厦门市道路绿化基本树种更新17种,新发现病虫害12种;本文还确立了病虫危害程度的划分标准,重新调查并确定了各种病虫害的为害程度等级,明确了白囊蓑蛾等26种病虫害为重要防治对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四川攀西地区南亚热带观赏花卉引试种初报
    何平,李元良,罗关兴,陈建雄,毛丽萍
    2006, 35(02): 49-53. 
    摘要 ( )   PDF(208KB) ( )  
    本文报道四川攀西地区引进的53科143个观赏花卉品种的引种试种情况。结果表明,所引进的品种在攀西地区均表现为适应性较强,可望成为今后该地区发展观赏花卉的主导品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广东中山市五桂山保健植物调查研究
    蒋谦才,谭宗健,何秀云
    2006, 35(02): 54-57. 
    摘要 ( )   PDF(175KB) ( )  
    据调查,广东中山市共有保健植物44科68属8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3种,双子叶植物37科59属76种,单子叶植物5科7属9种;文中还就五桂山保健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盆栽鹤望兰冬季促花措施
    林兵,黄敏玲,陈源泉
    2006, 35(02): 58-59,61. 
    摘要 ( )   PDF(211KB) ( )  
    由于盆内的生长条件较地栽差,冬季应用的盆栽鹤望兰需进行分阶段栽培,才能获得更高的盆花商品率。为了促进盆栽鹤望兰冬季开花量,在全年栽培过程中,上半年主要加强水肥方面管理,下半年要及时采取保温、补光等促花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研究简报
    蝎尾蕉种子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马国华,禹玉华,唐源江,刘念
    2006, 35(02): 60-61. 
    摘要 ( )   PDF(184KB) ( )  
    蝎尾蕉成熟和未成熟种子,在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可出芽;在MS+6-BA 8.0 mg/L+NAA 1.0 mg/L培养基上可长出丛芽;在1/2 MS+IBA 0.5 mg/L培养基上可生根,生根率达1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峨眉双蝴蝶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田宏现,陈书煌,邓涛,李国民,谭晓风
    2006, 35(02): 62-62. 
    摘要 ( )   PDF(89KB) ( )  
    峨眉双蝴蝶植株带芽茎段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在1/2 MS+IBA 1.0培养基上可诱导出根,生根率96%以上;生根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在89%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南湖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詹丽娟,赖齐贤,朱祝军,毛碧增,葛志平
    2006, 35(02): 63-63,65. 
    摘要 ( )   PDF(207KB) ( )  
    以南湖菱(Trapa acornis Nakano)种子为外植体,在1/2 MS和Nitsch液体培养基上均可萌发成无菌苗;无菌苗带芽茎段在Nitsch+6-BA 0.5 mg/L+NAA 0.2 mg/L+0.5%活性炭的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倍数可达3.4;壮苗后转入1/2 MS+NAA 0.2 mg/L+1.5%活性炭的生根培养基,生根率80%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树兰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魏翠华
    2006, 35(02): 64-65. 
    摘要 ( )   PDF(207KB) ( )  
    以树兰茎尖、侧芽为外植体,接种在VW+6-BA 3.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形成原球茎,原球茎转入VW+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可大量增殖并分化成小苗,小苗在1/2 MS+NAA 0.5 mg/L+蛋白胨3 g/L培养基中壮苗与生根,生根率达1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研究进展
    李惠华,赖钟雄
    2006, 35(02): 66-69. 
    摘要 ( )   PDF(245KB) ( )  
    本文从酶的作用机制、酶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木麻黄逆境生理研究进展
    郑金双
    2006, 35(02): 70-73. 
    摘要 ( )   PDF(179KB) ( )  
    本文综述水分、盐分、重金属和酸雨等逆境条件对木麻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指出木麻黄造林的主要逆境因素是水分和盐分,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黄成江,李天福,邵岩,卢向阳,周冀衡
    2006, 35(02): 74-77. 
    摘要 ( )   PDF(181KB) ( )  
    随着烟草生产向无公害发展,黑胫病作为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生物防治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就其诱抗剂、生防菌等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现状
    杨逢春,胡新文
    2006, 35(02): 78-80. 
    摘要 ( )   PDF(148KB) ( )  
    热带药用植物是一类重要的森林资源。中国热带药用植物以四大南药——砂仁、益智、槟榔、巴戟天为主。我国在部分热带药用植物的标准化、规范化开发已取得进展,但是相对于我国丰富的热带药用植物资源而言,力度还不够。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热带植物药,从热带植物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是发展创新天然药物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必须加强GAP规范的推广应用和质量控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