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亮明,朱凯. 大学城景观环境设计的生态对策——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7): 1357—1359.
[2] 栗娟,孙冰,黄家平,何其轩,骆土寿. 广州市绿地应用树种结构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1998,11(5): 502—507.
[3] 赵丽娜,段大娟,张涛. 石家庄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5): 2124—2125.
[4] 冀亚伟,张涛,段大娟,齐秀静,张芳. 乡土树种在邯郸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7): 4083—4084.
[5] 黄久香,曾競辉,李忠超. 广州市垂直绿化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 广东园林, 2009(6): 41—45.
[6] 徐筱昌,左丽萍,王百川. 发展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J]. 中国园林, 1999,15(2): 49—50.
[7] 柴清玉. 建筑设计与绿色生态互动[J]. 科学决策, 2007(6): 29—30.
[8] 彭扬华,张国琴,张晓霞.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垂直绿化[J]. 中国城市林业, 2005,3(2): 43—46.
[9] 郭威,李湛东. 浅议绿量作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指标的可行性[J]. 广东园林, 2008(5): 41—43.
[10] 朱红霞,王铖. 垂直绿化——拓宽城市绿化空间的有效途径[J]. 中国园林, 2004(3): 28—31.
[11] 刘开聪. 厦门市园林主要彩叶树种的综合评价[J]. 园艺与种苗. 2013(6): 42—45.
[12] 林英,赵选红,丁虹,郝广斌. 彩叶植物的发展初探[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3): 101—105.
[13] 李飞,刘桂珍. 我国芳香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 科技导报, 1997,14(3): 58—59.
[14] 吴卓珈,徐哲民,李春涛. 芳香植物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12): 2393—2396.
[15] 姚雷. 观赏芳香植物待开发[J]. 中国花卉园艺, 2004(1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