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倪健. 中国木荷及木荷林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996,5(3): 28—34.[2] 张萍,周志春,金国庆,吴云生,范辉华. 木荷种源鲜叶抑燃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差异[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18(1): 80—83.[3] 李晓琼,刘亚珍,周晓果,朱宏光,温远光,郭文锋. 桉树抗桉树枝瘿姬小蜂理化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J]. 广西科学, 2017,24(2): 188—195.[4] 黄绍辉,方炎明,方顺清,王波,陈花. 连香树幼树各器官相关性和回归分析[J]. 贵州林业科技, 2006,34(4): 17—22.[5] 张萍,周志春,金国庆,范辉华,胡红宝. 木荷种源遗传多样性和种源区初步划分[J]. 林业科学, 2006,42(2): 38—42.[6] 林磊,周志春,范辉华,金国庆,冯建国,陈柳英,王月生. 木荷优树子代苗期生长遗传和变异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22(2): 155—160.[7] 王秀花,陈柳英,马丽珍,范辉华,叶穗文,周志春. 7年生木荷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地理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24(3): 307—313.[8] 楚秀丽,王艺,金国庆,范辉华,周志春. 不同生境、初植密度及林龄木荷人工林生长、材性变异及林分分化[J]. 林业科学, 2014,50(6): 152—159.[9] 辛娜娜,张蕊,范辉华,陈康,徐有明,周志春. 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变异和选择[J]. 林业科学研究, 2014,27(3): 316—322.[10] 辛娜娜,张蕊,徐肇友,肖纪军,王帮顺,周志春. 木荷1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15,28(3): 332—338.[11] 闫莉萍,张方秋,潘文,徐斌,朱报著,王裕霞. 广东省木荷群体叶片表型多样性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13,29(5): 35—38.[12] 陈如英,陈宗林. 桉树生长与土壤因子间的回归分析[J]. 青海农林科技, 2006,4: 14—17.[13] 白秀琴, 李瑞阁.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应用实证分析与比较[J]. 河南科学, 28(9): 2010, 1083—1088.[14] 陈存,丁昌俊,苏晓华,黄秦军. 欧美杨纤维含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52(11): 124—133.[15] 董虹妤,刘青华,周志春,金国庆,沈丹玉,宋新回. 马尾松子代生长杂种优树与亲本配合力、遗传距离的相关性[J]. 林业科学, 2017,53(2): 65—75.[16] 杨秀艳,季孔庶. 林木育种中的早期选择[J]. 世界林业研究, 2004, 17(2): 6—8. [17] 王思红,蓝燕群,连辉明,陈志生,汪迎利,张谦,蔡燕灵,何波祥,李用优,曾令海,周平川,周丽华,陈一群,陈杰连. 木荷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分析[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33(3): 12—19.[18] 张谦,曾令海,何波祥,连辉明,蔡燕灵,张汉永,黎新宇,肖腊兴,汪迎利,余栋华,丁文恩. 速生乡土阔叶树种黎蒴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J]. 广东林业科技, 2010,26(3): 1—8.[19] 张谦,曾令海,何波祥,连辉明,蔡燕灵. 马尾松自由授粉家系产脂力的年度变化及遗传分析[J]. 林业科学, 2013,49(1): 58—62.[20] 张谦,曾令海,蔡燕灵,何波祥,连辉明,周丽华. 樟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34(1):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