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伟,陈科平. 高校校园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意境的营造[J]. 北方园艺, 2018(5): 103—106.
[2] 林锐,李叶芳,姜蕾,蔡薇,关文灵,陈贤. 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32(1): 184—190.
[3] 郜春丽,翁殊斐,赵宝玉. 基于AHP法的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28(3): 206—209.
[4] 区有和. 广州六所高校校园景观效果及物种组成特点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5] 龚鹏,刘纯青,古新仁. 照片、动画媒介在城市植物视觉景观评估中的替代效应研究[J]. 中国园林, 2017,33(8): 97—102.
[6] 赵坤,潘江琼. 清华大学校园绿地木本植物结构及配置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2(1): 87—91.
[7] 赵中建. 基于航空模型和航拍技术的景观评价系统分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94—99.
[8] 翁殊斐,朱锦心,苏志尧,袁喆,郜春丽. 岭南地区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质量评价[J]. 林业科学, 2017,53(1): 20—27.
[9] 李雪,陈楚文,徐慧楠.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景观区景观美景度评价[J]. 山西建筑, 2016,42(33): 203—205.
[10] 翁殊斐,柯峰,黎彩敏. 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广州公园植物景观单元[J]. 中国园林, 2009,25(4): 78—81.
[11] 宋力,何兴元,张洁. 沈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质量测定方法研究——美景度评估法、平均值法和成对比较法的比较[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37(2): 200—203.
[12] Brown T C, Daniel T C. Predicting scenic beauty of timber stands[J]. Forest Science, 1986,32( 2): 471—487.
[13] Buhyoff G J, Wellman J D. Landscape preference metric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83(16): 181—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