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2020年版)[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26.
[2] 赵彧,邱明阳,刘玉婷,杨洋,睢博文,严铭铭,邵帅,徐东铭. 大蓟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7,48(21): 4584–4590.
[3] 王卫明,刘亮,彭慧,张贵君. 大蓟、小蓟功效的考证和现代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36(1): 81–84.
[4] 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药鉴别手册(第1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2: 26–30.
[5] 丁振飞,黄和平,杨青山,金捷凯,陈梦轩,吴德玲,章鹏飞. 中药大蓟及其2种伪品的微性状鉴别[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9(4): 78–82.
[6] 史春亮,邢益智,赵冰玉,冶文静,尹文萱. 紫外光谱法在复方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38(S1): 317–318.
[7] 黎创幸,黄玉兴,岑志芳. 紫外谱线组扫描法鉴别大青叶药材的真伪[J]. 天津药学, 2017,29(4): 17–19,42.
[8] 刘训红,王玉玺主编. 中药材光谱鉴别[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 32.
[9] 车苏容. 一种鉴别当归、欧当归及独活的方法[P]. CN106918568B, 2020-04-28.
[10] 周文序,田珍. 中药大、小蓟中柳穿鱼甙和芦丁的薄层扫描法定量分析[J]. 药物分析杂志, 1994,14(6): 39–40.
[11] 周文序,田珍. 中药大小蓟的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4,26(4): 309.
[12] 郝晶晶,张府君,甄会贤,卫甲鑫. HPLC法同时测定大蓟及其炮制品中7种成分含量[J]. 中药材, 2020(5): 1117–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