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文培, 胡又光. 中国植物志(第15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56.
[2] 韩维栋, 高秀梅. 四照花鲜果营养成分测定报告[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3, 13(3): 311–313.
[3] 赵玉宏, 田国政, 许明书, 易咏梅. 狭叶四照花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0(4): 21–22.
[4] 叶繁盛. 彩叶树种新秀四照花的繁殖与应用[J]. 华东森林经理, 2010, 24(2): 60–61.
[5] 韩维栋. 四照花类群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3, 11(2): 37–40.
[6] 肖丹琪, 路承香. 四照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及其研究进 展[J]. 甘肃林业科技, 2008, 33(1): 24–26.
[7] 洑香香, 徐杰, 刘国华. 观赏型四照花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林业科技开发, 2015, 29(3): 1–6.
[8] 黄云鹏. 福建省10种乡土野生绿化树种驯化及应用推广[J]. 福建林业科技, 2006, 33(4): 49–52.
[9] Fu X X, Liu H N, Zhou X D, Shang X L. Seed dormancy mechanism and dormancy breaking techniques for Comus kousa var. chinensis[J].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41(3): 458–463.
[10] Fu X X, Liu H N, Xu J, Tang J J, Shang X L. Primary metabotite mobilization and hormonal regulation during seed dormancy release in Cornus japonica var. chinensi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14, 29(6): 542–551.
[11] 周健, 代松, 钱存梦, 苏友谊, 李淑娴. 大花四照花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皮和胚乳结构变化[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 44(5): 34–38.
[12] 余道平, 彭启新, 李策宏. 峨眉四照花的种子萌发特性[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 16(3): 79–80.
[13] 易咏梅, 郑洪, 雷杰, 胡胜. 狭叶四照花种子萌发试验[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4, 22(3): 68–70.
[14] 易咏梅, 郑洪, 周建华. 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的萌发试验[J]. 西部林业科学, 2004, 33(4): 16–19.
[15] 连书钗. 香港四照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 2014(2): 121–123.
[16] 杜会聪, 张莹, 田敏, 王彩霞. 浙江省野生蜡梅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1): 7–13.
[17] 杨文权, 马金星, 寇建村. 披针叶黄华种子硬实与萌发特性研究[J]. 种子, 2009, 28(4): 88–91.
[18] 闫芳, 张恩和, 王勤礼, 毛著鸿. 野生黄瑞香种子的休眠机制与破除方法[J]. 林业科学, 2016, 52(4): 30–37.
[19] 张俊杰, 柴胜丰, 韦霄, 吕仁洪, 吴少华. 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种子的萌发特性[J]. 林业科学, 2018, 54(4): 174–185.
[20] 王友凤, 马祥庆. 林木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7(4): 19–23.
[21] Fordham A J. Dovetree (Davidiain 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 and its propagation by seeds Combined–Proceedings[J]. International Plant Propagators Society, 1987, 37: 343– 344.
[22] 付楠, 宋慧, 王淑君, 解慧芳, 魏萌涵, 邢璐, 张扬, 刘金荣. 种子的休眠与破除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24): 10–12.
[23] 管毕财, 陈微, 刘想, 蔡奇英, 刘以珍, 葛刚. 四照花物种分布格局模拟及冰期避难所推测[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36(12): 2541–2547.
[24] 胡燕宇, 延军平, 李双双. 大东北地区暖温带北界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5): 107–113.
[25] 刘文. 种子萌发的积温效应——以青藏高原东缘的种植物为例[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1.
[26] 吴玉, 周亚晶, 胡惠, 沈永宝. 种子休眠与解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种子, 2021, 40(5): 63–70.
[27] 李富恒, 李楠丁, 刘增兵, 崔巍金琦, Брыксин Д М, 于萍, 徐庆华. 不同层积条件下老山芹种子形态后熟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8(5): 28–34.
[28] Reymond M C, Brunoud G, Chauvet A, Martínez-Garcia J F, Monéger F, Scutt C P. A light–regulated genetic module was recruited to carpel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following a structural change to SPATULA[J]. The Plant Cell, 2012, 24(7): 2812–2825.
[2] 潘端云. 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评价[D]. 贵阳: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
[3] 胡嘉琪. 中国植物志(第70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4] 汤慧敏, 廖凌娟. 爵床科植物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9): 194–195.
[5] 李建友. 爵床科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 44(2): 158–162.
[6] 邱茉莉, 崔铁成, 张寿洲. 深圳仙湖植物园爵床科植物种类与园林应用特征[J]. 广东园林, 2011, 33(5): 47–53.
[7] 武旭霞, 游捷, 林启美. 观赏植物野生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8): 464–469.
[8] 苏梓莹, 李斓, 张茜莹, 陈美璇, 陈利君, 李玉玲. 广东省特有兰科植物观赏性状综合评价[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41(8): 1560–1565.
[9] Saaty T L. 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s[J].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1977, 15(3): 234–281.
[10] 虞晓芬, 傅玳.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述[J]. 统计与决策, 2004(11): 119–121.
[11] 肖楠, 陈建伟, 樊宏弛, 栾祎明, 邵帅, 王洪俊.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8): 195–199.
[12] 曹茂林.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Excel计算[J]. 江苏科技信息, 2012(2): 39–40.
[13] 李元鹏, 张英杰, 张京伟, 杨平, 郭文姣, 孙纪霞. 月季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分类与比较[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 36(3): 321–327.
[14] 吴燕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观赏荷花品种引种价值综合评价[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15] 王颖. 四川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16] 李碧洳, 翁殊斐, 冯嘉仪, 欧泳欣. 基于AHP法构建龙船花属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6, 45(2): 167–171.
[17] 朱莹, 宋华, 刘恒星, 王雪芹, 邓莲. 120个有髯鸢尾品种的园林应用综合评价[J]. 中国园林, 2021, 37(9): 101–105.
[18] 胡欣欣, 胡宗庆, 张惠光. 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评价[J]. 林业经济问题, 2006(1): 39–43.
[19] 张燕莎, 欧静, 罗钱, 张智叶. 贵阳市10种观赏草基于AHP方法的观赏适应性综合评价[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 50(1): 2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