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景明,赵秀海,张春雨. 北京百花山森林群落的结构多样性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29(1): 7-11.[2] 许彬,张金屯,杨洪晓,等. 百花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07,27(1): 112-118.[3] 许彬,张金屯,杨洪晓,等. 京西百花山植物群落数量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6(1): 90-94.[4] 邢韶华,赵勃,崔国发,等. 北京百花山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29(3): 46-51.[5] 王鑫. 百花山主要树种对环境的响应研究[J]. 贵州科学, 2008,26(4): 77-80.[6] 潘家华. 京西百花山地区环境梯度与植物群落[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8,12(1): 23-30.[7] 刘明旺,任宪威. 北京百花山植物种间相关性和植被数量分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2,14(4): 77-84.[8] 程占红,张金屯,上官铁梁,等.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的关系Ⅰ.植被环境质量分析[J]. 生态学报, 2002,22(10): 1765-1773.[9] 程占红,张金屯,上官铁梁,等.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关系—旅游影响系数及指标分析[J]. 生态学报, 2003,23(4): 703-711.[10] Pielou E C. 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Theory Ecology[M].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1969: 68-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