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蔚红,陆军迎,高松峰. 火龙果 西番莲 蛋黄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 蔡永强,向青云,陈家龙,彭玉基,王彬. 火龙果的营养成分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08,26(4): 53—56.
[3] 马瑞,张丽丽,王梦茹,吴娟娟,朱璞,徐丽珊. 红肉火龙果果肉色素提取工艺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上半月), 2013(3): 94—97.
[4] 黄均成.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中国园艺文摘, 2013(6): 202-203.
[5] 邓仁菊,范建新,蔡永强. 国内外火龙果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现状[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39(6): 188—192.
[6] 刘友接,林世明,黄雄峰,熊月明.‘大红’火龙果引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J]. 东南园艺, 2014(6): 86—88.
[7] 彭金轮. 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究——以红肉火龙果为例[J]. 南方农业, 2017,11(12): 7—8.
[8] 钟声,陈广全,曾祥有,曾运友,陆宏谋,罗哲,文登. 红肉火龙果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 2012,41(1): 80—82.
[9] 胡子有,潘瑞立,黄海生,王小欣,杨杰,胡晓云,黄建宏. 火龙果冬果栽培关键技术[J]. 中国果树, 2017(3): 89—91.
[10] 张义勇,刘全国,魏奎. 火龙果北方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 河北林果研究, 2004,19(3): 249—252.
[11] 颜昌瑞,林宗贤. 台湾果树产期调节技术的研发与推广[J]. 福建农业学报, 2000,15(增刊): 126—130.
[12] 邱礼弘,陈荣五. 优质红龙果产期调节技术[J]. 台中区农业专讯, 2008,60: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