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景峰. 承先启后的《图经本草》[J]. 吉林中医药, 1991(3): 1–4.
[2] 尚志钧. 《本草图经》概说[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1(3): 18–21.
[3] 李亚曈,郭凡帆,林志健,张冰.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与思考[J]. 药学教育, 2020,36(1): 1–6.
[4] 高学敏. 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 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8: 7–12.
[5] 蔡景峰,胡乃长. 《图经本草》的科学成就及其辑复[J]. 中医杂志, 1990(4): 45–46.
[6] 高雅,安宏,徐旻灏,黄江鹏,徐世杰. 中药药物警戒浅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25(2): 233–234,270.
[7] 单峰,黄璐琦,郭娟,陈敏. 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J]. 生命科学, 2015,27(8): 1061–1069.
[8] 王苏萍,施仲安. 略论苏颂《本草图经》的学术成就[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0(4): 55–57.
[9] 林玉歆,张大金,李惠民. 论《本草图经》的贡献[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1(3): 22–24.
[10] 王红丽. 常用药食两用中药药食相关性分析[J]. 光明中医, 2018,33(6): 869–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