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中振. 《本草图经》:本草承先启后之作[N]. 学习时报, 2020-07-24.
[2] 赵维臣. 中国土特名产辞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1: 72.
[3] 包晗,邹亚利,项凤莲,邱世鑫,张立娟. 青果与常见伪品的快速鉴别方法[J]. 甘肃医药, 2018,37(7): 646–647.
[4] 罗迎春,孙庆文. 贵州民族常用天然药物(第2卷)[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3: 209.
[5] 云南省卫生局编. 云南中草药(续集)[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5: 634.
[6] 兰茂(于乃义,于兰馥,胡月英整理). 滇南本草[M].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90.
[7] (宋)苏颂(尚志钧辑校). 本草图经辑校本[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17: 544.
[8]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福建植物志(第2卷)[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381.
[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43卷第3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25.
[10] (清)吴继志. 质问本草[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4: 377.
[11] 郑金生,傅世垣,任继愈. 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药学分典?药物图录总部: 墨线图卷[M]. 成都: 巴蜀书社, 2007: 1637.
[12] 郑金生,傅世垣,任继愈. 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药学分典?药物图录总部: 彩绘图卷[M]. 成都: 巴蜀书社, 2008: 487.
[13] (南宋)王继先(尚志钧校注). 绍兴本草校注[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 350.
[14] (明)陈嘉谟. 本草蒙筌[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9: 302.
[15] (明)黄仲昭(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 八闽通志(上)[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541.
[16]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泉州市志[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1121.
[1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第5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842.
[18]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第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 679.
[19] 王占恩,王燕青,李升刚,阎志兴,宋永欣. 青果蠲毒散救治河豚鱼中毒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8): 592.
[20] 张志斌,郑金生. 本草纲目影印对照(六): 果部[M]. 北京: 龙门书局, 2018: 5088–5089.
[21] 傅立国. 中国高等植物(修订版)(第8卷)[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2: 344–345.
[22] 谢观. 中华医学大辞典[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57.
[23] (清)吴其浚著. 植物名实图考[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7: 723.
[2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著. 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1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24.
[25]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树木志(第3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