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顺, 罗达, 刘千里, 张利, 杨洪国, 史作民.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J]. 生态学报, 2017, 37(4): 1074–1083.
[2] 王轶浩, 崔云风, 薛兰兰. 重庆武陵山区柏木幼、中龄林的碳、氮、磷、钾储量及其分配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39(4): 1–7,30.
[3] 赵亚芳, 徐福利, 王渭玲, 王国兴, 陈钦程, 赵海燕, 马亚娟. 华北落叶松针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5): 1328–1335.
[4] 平川, 王传宽, 全先奎. 环境变化对兴安落叶松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8): 1965–1974.
[5] 王绍强, 于贵瑞. 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生态学报, 2008, 28(8): 3937–3947.
[6] 李桃祯.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刨花润楠幼林生长生理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
[7] 张龙. 樟树营养诊断与苗期施肥效应研究[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8] 胡小燕, 段爱国, 张建国, 杜海伦, 张雄清, 郭文福, 孙建军. 广西大青山杉木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生态学报, 2020, 40(4): 1207–1218.
[9] 邓厚银, 王润辉, 晏姝, 郑会全, 韦如萍, 胡德活, 梁机, 黄章平, 丘英华, 邱智雄, 彭华贵, 曾庆团, 周志平. 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林针叶矿质营养诊断[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 34(5): 1–6.
[10] 张芸, 李惠通, 张辉, 黄彬彬, 刘春华, 蒋宗垲, 马祥庆.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9, 39(7): 2520–2531.
[11] 莫志安, 赖武婷, 李俊杰, 连人豪, 胡彩丽, 张慧琳, 袁富坚.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杉木林土壤理化特性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7): 106–113.
[12] 盘金文, 郭其强, 孙学广, 高超.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碳、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4): 746–756.
[13] 张欣影, 宁秋蕊, 李守中, 姜良超, 刘溶, 张昊泽, 陶晶晶.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2): 156–161.
[14] Koerselman W, Meuleman A F M. The vegetation N: P ration: a new tool to detect the nature of nutrient limit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6, 33(6): 1441–1450.
[15] Wright I J, Reich P B, Westoby M. The worldwide leaf economics spectrum[J]. Nature, 2004, 428(6985): 821–827.
[16] Olde-Ventrrink H, Wassen M J, Verkroost A W M, Ruiter P C. Species richness-productivity patterns differ between N-, P-, K- limited wetlands[J]. Ecology, 2003, 84(8): 2191–2199.
[17] Adamec L. Leaf absorption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carnivorous plants stimulates root nutrient uptake[J]. New Phytologist, 2002, 155(1): 89–100.
[18] 宋晓晖, 谢凯, 赵化兵, 李艳丽, 徐阳春, 董彩霞. 环渤海湾地区主要梨园树体矿质营养元素状况研究[J]. 园艺学报, 2011, 38(11): 2049–2058.
[19] 阮科, 朱礼乾, 沈鑫健, 周上铃, 彭良志, 凌丽俐, 黄涛江, 刘文华, 淳长品. 奉节脐橙园土壤养分状况普查及其与叶片养分和产量相关性研究[J]. 果树学报, 2019, 36(4): 458–467.
[20] 臧成凤, 樊卫国, 潘学军. 供磷水平对铁核桃实生苗生长、形态特征及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2): 319–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