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志,叶青雷. 黑龙江省果桑繁育与栽培技术[J]. 北方蚕业, 2014,35(2): 39—40.<br>[2] 薛忠民,张正新. 果桑栽培关键技术[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14.<br>[3] 张文娜,姚清国,俞龙泉,肖宵,谷维娜. 桑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4): 8371—8375.<br>[4] 翁金月,金利思. 药食两用桑椹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药业, 2013,22(2): 88—90.<br>[5] 吴敏,张东雷,王爽,王展华. 桑椹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33(9): 214—217.<br>[6] 王蕾,牛瑞鹤,陈驰,郑必平, 杨斌, 谈建中. 不同果桑品种冬芽休眠特性的比较分析[J]. 中国蚕业, 2013,34(3): 11—13.<br>[7] 吴婧婧,梁贵秋,陆春霞,陆飞,何骥. 果桑及桑椹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7): 319—320.<br>[8] 王彦伟,勾现清. 无公害果桑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7): 115—117.<br>[9] 庄英,张照新,邹川洪. 大棚果桑种植及两次挂果技术[J]. 江苏蚕业, 2013 (2): 30—31.<br>[10] 虞崇江,汤庆坤,韦红群,马靖羽 ,陈德贤. 浅析桑树二次开花结果的原因及意义[J]. 广西蚕业, 2013,50(1): 23—25.<br>[11] 马育华.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5.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