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十四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南植物志(第七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 李恒,等.高黎贡山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 孙国峰,等. 大百合引种栽培研究[J]. 中国植物园, 2001(6): 125-128.[5] 张金政,等. 大百合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引种观察[J]. 园艺学报, 2002,29(5): 422-466.[6] 关文灵,等. 野生花卉大百合的引种栽培[J]. 北方园艺, 2003(4): 33.[7] 刘润民.大百合果实中的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J].云南植物研究,1984,6(2):219-222.[8] 严承林,等. 马兜铃及其混淆品大百合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3):199.[9] 张荻. 长白鸢尾生殖生物学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7.[10] 杨春雪,等. 星星草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6):464-470[11] 关文灵,等. 蝴蝶花花器结构和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J]. 园艺学报, 2009,36(10): 1 485-1 490.[12] 何兴金. 中国葱族和狭义百合科百合族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 广州: 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01. [13] 毛钧. 大百合居群遗传与进化研究——兼论百合族5属基于ITS的系统关系[D]. 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5. [14] 王祖秀,等. 百合的减数分裂及其小孢子萌发[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1990,11(1): 46-51. [15] 庄树文,等. 毛百合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观察[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7(3): 471-476.[16] 李景奇,等. 几种百合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3,11(2): 120-124.[17] 张丽娜,等. 百合属(Lilium)几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J]. 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6): 174-178.[18] Nishikawat T, et al. Molecular Phylogeny of Lilium in the intenr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J]. J Mol Evol., 1999,49(2): 238-249.[19] 虞泓,等. 两种豹子花花粉及其发育形态的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16(3): 281-284.[20] 席湘嫒. 大葱雄性可育系及雄性不育系的花药花粉发育的比较研究[J]. 植物学报, 1991(10): 770-775.[21] 远彤,等. 大蒜的胚胎学研究:Ⅰ.花药的发育和小孢子的发生[J]. 河南科学, 1999,17: 10-15. [22] 苏立娟. 百合科(Liliaceae)植物花粉形态及花粉发育的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