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培雁,陈桂珠,刘威. 湿地价值分析及其基本原则[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16(4): 24—26.[2] 熊汉锋,彭有轩,孙海元,史玉虎,吴翠. 10种湿地水生经济植物综合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32): 15815—15816.[3] 孙华,侯新. 重庆市湿地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应用[J]. 现代园艺, 2014(11): 33—34.[4] 陈子牛,翟书华,毛芳芳,刘德琼,杨晓虹. 滇池地区湿地观赏植物种类及应用研究[J]. 昆明学院学报, 2010,32(6): 72—83, 86.[5] Barbier B E, Acreman M, Knowler D. Economic Valuation of Wetlands[M]. Gland: Ramsar Convention Bureau, 1997.[6] 赵广琦,崔心红,张群,何成新. 水生植物引种的生态安全评价[J]. 广西植物, 2009,29(4): 488—492.[7] 张继方,张俊涛,刘文,王伟,贺漫媚,李许文,代色平. 广州地区地毯式屋顶绿化植物筛选及其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 2014,34(12): 98—104.[8] 黄柳青,邢福武,周劲松,陈红锋. 广州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调查与观赏评价[J]. 福建林业科技, 2010,37(2): 82—89.[9] 朱纯,代色平. 广东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价[J]. 广东园林, 2008,30(4): 9—131.[10] 刘迎春,王莲英. 芍药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根据[J].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5,13(2): 116—126.[11] 杨卫彬,肖光明. 广东状元湖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与评价[J]. 广东林业科技, 2008,24(2): 104—108.[12] 田如男,孙欣欣,魏勇.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19(9): 2149—2154.[13] 苗金,原海燕,黄苏珍. 10种水生观赏植物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29(2): 6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