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 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lanning, Priority 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M]. New York: MacGraw-Hill, 1980: 287.
[3] 林晓辉. 福建泉州生态城市建设之思考[J]. 中国林业调查规划, 2004,23(3): 12—14.
[4] Schroeder H, Daniel T C. Progress in predicting the perceived scenic beauty of forest landscape[J]. Forest Science, 1981,27(1): 71—80.
[5] Shuttleworth S. The use of photographs as an environment presentation medium in landscape stud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80,11(1): 61—76.
[6] 郝杨. 植物园景观参与性设计研究——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7] 雷金睿,辛欣,宋希强,何荣晓. 基于AHP的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结构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31(3): 262—268.
[8] 芦建国,李舒仪. 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3(6): 139—142.
[9] 李华威,穆博,康艳,何瑞珍,田国行.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49(6): 838—841.
[10] 刘瑞雪,彭媛媛.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滨海绿地植物景观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32(4): 288—293.
[11] 千茜,王涛,肖洁舒,锁秀. 深圳进入“湾”时代—深圳湾公园景观设计解析[J]. 风景园林, 2011(4): 32—37.
[12] 夏冰,司志国,周垂帆.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常绿植物园林应用价值[J]. 北方园艺, 2016(23): 86—90.
[13] 廖美兰,王华新,周修任,龙定建,黄欣. 广西二十种金花茶观赏价值综合评价[J]. 北方园艺, 2015(9): 67—70.
[14] 杨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道景观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15] Min H, Melachrinoudis E. The relocation of a hybrid manufacturing/distribution facility from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s: a case study[J]. Omega, 1999,27(1): 75—85.
[16] 胡竞恺,赖巧晖,高阳. 基于AHP法对广州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评价[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6,45(2): 172—176.
[17] 董瑶. 广州市珠江新城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的调查与评价[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18] 高阳. 广州市开发区萝岗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评价与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19] 黄月明. 南宁市金花茶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20] 陈泳伽. 重庆市主城区道路路侧绿地植物景观审美评价[D]. 重庆: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