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ourik R. Designing and Maintaining Your Edible Landscape Naturally[M]. East Meon, Hampshire, UK: Permanent Publications, 1986.
[2] 任栩辉,刘青林. 可食景观的功能与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5(10): 737-746.
[3] 王远石,周建华. 可食用景观在居住区中的应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42(01): 109-114.
[4] 高统政,丛沛桐. 城市建成区发展屋顶农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45(26): 55-57.
[5] 蒋爱萍,刘连海. 可食地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32(3): 98-103.
[6] 侯宇. 社区尺度下的城市微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7] 栾博,王鑫,黄思涵,邵文威, 陈鉴熹. 中国城市可食用景观的设计探索[J]. 风景园林, 2017(9): 36-42.
[8] 代维. 园林植物色彩应用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9] 倪黎.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色彩应用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0] 徐小东,王建国,陈鑫.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以干热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 建筑学报, 2011(3): 79-83.
[11] 徐晔春,孙光闻. 食用花卉与瓜果[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9.
[12] 余文想,李自若. 广州市屋顶栽植可食用植物的适应性评价[J]. 广东园林, 2019(4): 28-33.
[13] 杨艳,余世媛. 可食地景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应用[J]. 四川建筑, 2018,38(2): 39-40.
[14] 费中方. 园林植物色彩构成及配置研究[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15] 李勇,汪学明,李世光. 园林植物色彩的搭配[J]. 现代园艺, 2011(17): 60-61.
[16] 李志强. 浅谈园林植物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与人的情感心理[J]. 四川林业科技, 2006(3): 76-78.
[17] 张芬,周厚高. 花境色彩设计及植物种类的选择[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39(23): 32-36.
[18] 王梦洁,胡希军,金晓玲. 居住区可食用景观营造刍议[J]. 林业实用技术, 2009(1): 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