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亮, 李诒光, 陈杰, 饶毅, 季巧遇, 魏惠珍.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间绞股蓝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比较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22): 21–24.
[2] 李莹, 黄雪彦, 余丽莹, 姚李祥, 周芸伊, 王春丽, 蓝祖栽, 张占江, 潘春柳. 不同水培条件对绞股蓝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44(3):578–588.
[3] 沈宏伟, 肖彦春, 车仁国, 金凤燮, 鱼红闪. 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的现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7): 1561–1564.
[4] 李倩, 陈雨萌, 王煦焱, 张育芳, 曹寒晶, 王川, 刘维海.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72(3): 104–112.
[5] 王忠泽, 杨宇涵, 张红霞, 杜芝芝. 五个不同产地绞股蓝茶挥发物及香气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 32(10): 1717–1729.
[6] 朴香兰, 吴倩. 绞股蓝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7): 1758–1760.
[7] 欧阳友香, 王斌, 张勇洪, 罗湘胤, 马兆成, 封海东. 不同栽培模式、加工方法对绞股蓝生产与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23, 29(11): 19–23.
[8] 黄燕, 黎珊珊, 蔡凡凡, 何艳峰, 陈畅, 刘广青. 生物质炭土壤调理剂的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6, 47(6): 1514–1520.
[9] Qian S X, Zhou X R, Fu Y K, Song B, Yan H C, Chen Z X, Sun Q, Ye H Y, Qin L, Lai C. Biochar-compost as a new option for soil improvement: Application in various problem soils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 870: 162024–162041.
[10] 吕贝贝, 张贵云, 张丽萍, 刘珍, 范巧兰, 姚众.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46(12): 2118–2121.
[11]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6): 3324–3333.
[12] 王芬, 刘会, 冯敬涛, 田歌, 刘相阳, 葛顺峰, 姜远茂. 牛粪和生物炭对苹果根系生长、土壤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12): 1795–1801.
[13] 刘杰云, 邱虎森, 汤宏, 沈健林, 吴金水. 生物质炭对双季稻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9, 40(8): 3799–3807.
[14] 吴强建, 胡梦蝶, 侯松峰, 袁杨, 康婷, 谢凯柳, 谢志坚, 任天宝, 周春火, 刘晖. 减氮配施生物炭基肥对蜜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56(5): 732–741.
[15] 王义祥, 黄家庆, 叶菁, 李艳春, 林怡, 刘岑薇. 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11): 1967–1977.
[16] 白艳, 苏小粉, 顾欣, 张昱, 杨嘉妮, 王新谱. 生物炭影响耕地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 2025, 46(4): 2600–2610.
[17] 李丹丹, 何昊, 潘非凡, 杨书运. 优化减氮与施用生物炭对双季稻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42(11): 2625–2634.
[18] 张镇武, 方英姿, 吴慧欣, 马玲, 李国祥, 邢承华.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连作草莓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24, 60(8): 1329–1338.
[19] 赵立宁, 张力月, 孟祥睿, 郭颂, 杨梅, 马磊, 杨卫君. 不同量氮肥与配施适量生物炭对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37(6): 1180–1187.
[20] 凡莉莉, Muhammad W K T, 张洋洋, 吴晓莹, 荣俊冬, 郑郁善. 不同生物炭处理对福建柏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 41(3): 37–44.
[21] 秦德志, 崔文芳, 陈静, 刘剑, 秦丽, 严海欧. 滴灌下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24, 43(3): 332–341.
[22] 吴志丹. 生物黑炭和氮肥配施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J]. 茶叶学报, 2017, 58(4): 169–173.
[23] 张雪芹, 欧阳海波, 林丽霞, 赖瑞云, 钟赞华, 林建忠, 谢志南. 不同莲雾品种盛花期的光合特性及其相关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36(2): 35–40.
[24] 刘世彪, 胡正海. 遮荫处理对绞股蓝叶形态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 22(4): 339–344.
[25] 范冬冬, 匡艳辉, 向世勰, 张东, 朱晶晶, 王智民, 王德勤, 李楚源. 绞股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 52(5): 342–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