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飞,陈平,王朋,吴静,俞元春,王维,关庆伟. 我国石灰岩地区森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7(4): 120—124.
[2] 陈朝辉. 广东省石灰岩山区治理与开发研究[J]. 热带地理, 1992,12(4):309—314.
[3] 张宏达. 英德植被[C]//张宏达文集编辑组. 张宏达文集.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
[4] 严岳鸿,陈红锋,邢福武,谢国忠.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10(4): 348—355.
[5] 英德市自然地理[EB/OL]. http://www.yingde.ccoo.cn/bendi/info-63572.html, 2018-02-20.
[6] 秦新生,张荣京,陈红锋,严岳鸿,郑希龙,邢福武.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外来植物[J]. 生态学杂志, 2008,27(11): 1861—1868.
[7] 徐瑞晶,庄雪影,莫惠芝,黄川腾,郑明轩,蔡海华. 清远白湾石灰岩山区村落风水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33(4): 513—518.
[8] 徐瑞晶,黄川腾,周雪刚,邹龙海,唐光大,庄雪影. 清新和阳山县圆叶乌桕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群动态探讨[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3,21(6): 496—504.
[9] 黄林生,李远球,戴克元,曾阳金,缪绅裕,陶文琴. 广东石门台森林植被的优势种群及其年龄结构[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47(2): 144—148.
[10] 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25(3): 245—257.
[11]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增刊IV): 1—139.
[12] 喻勋林,肖育檀. 湖南石灰岩特有植物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9,19(2): 34—38.
[13] 秦新生,张荣京,陈红锋,王发国,田怀珍,邢福武.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4(增1): 291—298.
[14] 吴林世. 湘中湘南石灰岩区植被类型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15] 杨文,黎明,陆佳. 湖南嘉禾九老峰石灰岩植物及典型群落特征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36(10): 16—21.
[16] 周磊,顾建忠,宋云飞,旷仁平,李行娟,刘克明. 湖南江永石灰岩山地青檀群落特征研究[J]. 生命科学研究, 2012,16(5): 382—388.
[17] 许兆然. 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石灰岩植物区系的研究[J]. 广西植物, 1993(增刊4): 5—54.
[18] 王发国,秦新生,陈红锋,张荣京,刘东明,邢福武. 海南岛石灰岩特有植物的初步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6,14(1): 45— 54.
[19] 秦新生,严岳鸿,王发国,张荣京,陈红锋,邢福武.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4(增2): 200—208.
[20] 苏志尧,张宏达. 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4,2(1): 1—9.
[21] 朱华. 中国南方石灰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特征[J]. 热带林业, 2007,35(S1): 44—47.
[22] 吴静,秦飞,王维,陈平,高世虎,徐辉筠,林琴,朱朝芹,俞元春. 我国石灰岩地区特有植物研究进展[J]. 江苏林业科技, 2010,37(2): 50—54.
[23] 敖惠修,何道泉. 粤北石灰岩地区的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J]. 广东林业科技, 1994(1): 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