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36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7-11-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不同番木瓜品种植株感染环斑花叶病毒后PAL、PPO、POD活性的变化
    李惠华,谢志南,赖瑞云,苏明华
    2007, 36(04): 1-4. 
    摘要 ( )   PDF(184KB) ( )  
    对不同品种番木瓜接种环斑花叶病毒后,测定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比较各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未接种的5个品种间PAL、PPO、POD活性差异较小,其酶活性水平次序为马来10号> 蜜红3号> 马来6号> 马来2号> 台农2号。接种后,5个品种的PAL、PPO、POD活性明显高于各对照水平,其中马来10号变化最突出,台农2号变化最缓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橄榄18S-26S rRNA及其ITS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宋亚娜,陈瑞庆,周莉娟,郑伟文
    2007, 36(04): 5-9. 
    摘要 ( )   PDF(357KB) ( )  
    利用18S-26S rRNA基因及其ITS片段的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对福建14个橄榄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及遗传分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个品种可分为4个类别,以1号品种为参照,3、4、6、7、8、9、11号品种的ITS1、ITS2和5.8S共634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与1号仅ITS2上有1个碱基差异,2号和1号品种的ITS1和5.8S序列完全一致,仅ITS2上有2个碱基差异,归为第一类;5号和14号的序列完全一致,与1号在ITS1和ITS2上各有1个碱基差异,归为第二类;10号和12号序列完全一致,与1号在ITS1上有2个碱基差异,归为第三类;13号品种5.8S的序列与1号相同,但在ITS1上有1个碱基差异,在ITS2上有24个碱基差异,归为第四类。使用DNAMAN软件建立的同源关系树说明了不同橄榄品种的变异程度。将橄榄18S-26S rRNA基因及其ITS序列登陆GenBank,登陆号:DQ51752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野葛试管苗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
    洪森荣,尹明华,邵兴华
    2007, 36(04): 10-12,15. 
    摘要 ( )   PDF(373KB) ( )  
    对野葛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H号野葛茎尖较佳的保存技术体系是:继代生长30 d的野葛无菌苗置于4℃冰箱炼苗5 d;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含1~2个叶原基(1.5~2.5 mm)的茎尖,转至含5% DMSO+5%蔗糖的MS培养基内,置于4℃冰箱预培养1 d;用60%、100% 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 DMSO+13.7%蔗糖)分别在0℃下过渡和脱水各30 min,随即迅速投入液氮;保存24 h后,在40℃水浴中快速化冻90 s,用含41.1%蔗糖的MS培养液洗涤2次,每次停留10 min;转至再生培养基(MS+6-BA 2 mg/L+NAA 1 mg/L)暗培养7 d,然后光下培养,再生率可达60%以上。再生苗与常温苗形态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基本培养基与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素心建兰根状茎增殖和芽分化的影响
    高丽,李洪林,杨波
    2007, 36(04): 13-15. 
    摘要 ( )   PDF(335KB) ( )  
    以素心建兰茎尖诱导产生的根状茎为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和几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增殖与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的最适培养周期为40 d;NAA 0.2 mg/L+6-BA 2.0 mg/L组合最适于根状茎分化,芽分化率达44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欧美杨杂交种‘中嘉8’净光合速率与若干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
    吴瑞云
    2007, 36(04): 16-19. 
    摘要 ( )   PDF(195KB) ( )  
    本文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得出欧美杨杂交种‘中嘉8’(Populus deltoides CL.‘Zhongjia 8’)在6月和9月净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嘉8’在6月晴天净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其最主要影响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PAR(X1),二者极显著相关,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优方程为:Y=17.8271+0.0108X1-0.2185X2;9月晴天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主要因子为空气CO2浓度Ca(X4),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优方程为:Y=5.2915-0.0030X1+0.3414X3-0.0216X4。统计分析表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应用于统计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较二元变量的相关分析更为科学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三种蜡梅属植物夏冬季光合特性比较
    卢毅军,胡中
    2007, 36(04): 20-23. 
    摘要 ( )   PDF(275KB) ( )  
    用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蜡梅属的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浙江蜡梅(C. zhejiangensis)和柳叶蜡梅(C. salicifolius)夏冬季的光合特性。对三个物种夏季和冬季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气孔传导力、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物种均属典型的耐阴植物,其中蜡梅的耐阴性强于另两种,冬季三物种的耐阴性有所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小油桐籽提取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胡远,赵德刚
    2007, 36(04): 24-26. 
    摘要 ( )   PDF(155KB) ( )  
    研究不同浓度的小油桐籽水提取液及酒精提取液对‘贵杂110号’油菜、‘卓越’黑麦草及‘早麦10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油桐籽水提取液对3种作物种子发芽率、幼苗的芽长及根长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酒精提取液对黑麦草与小麦的种子发芽、幼苗芽和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特定浓度可促进油菜幼苗芽的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安诺兰无菌播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潘学峰,翁宝实,王小精
    2007, 36(04): 27-29. 
    摘要 ( )   PDF(313KB) ( )  
    安诺兰(Anota hainanensis)种子无菌播种试验表明:在MS+6-BA 0.1 mg/L培养基上种子能形成原球茎团;1/2 MS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加6-BA 1.0 mg/L+NAA 0.1 mg/L原球茎增殖效果较佳,增殖率达793.3%;在1/2 MS+IBA 1.0 mg/L+2.0 g/L活性碳+100 g/L香蕉匀浆+100 ml/L椰子水的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效果最好;试管苗移栽至椰糠上,成活率达91.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室内观赏植物耐摆性及更换周期调查分析--以湖南长沙地区为例
    颜兵文,颜玉娟
    2007, 36(04): 30-32. 
    摘要 ( )   PDF(149KB) ( )  
    依据室内观赏植物耐摆性的评价体系,调查分析湖南长沙地区近百种室内观赏植物的耐摆性,初步确定其中55种观赏植物的更换周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乡土植物在广州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王忠,欧阳婵娟,罗燕燕,王瑞江
    2007, 36(04): 33-37. 
    摘要 ( )   PDF(281KB) ( )  
    通过对广州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并对其组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广州市园林植物种类较多,但在组成上仅一小部分植物占有优势,且乡土植物种类不多,外来物种却占有较大比例,有毒植物的种植也很普遍。在对广州地区野外植物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较高观赏和应用价值的11种乔木、6种灌木和3种草本地被乡土植物,对其特性及园林用途做了简要介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地区观赏地被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陈碧娥
    2007, 36(04): 38-44. 
    摘要 ( )   PDF(449KB) ( )  
    较全面地报道厦门地区观赏地被植物62科129属166种(包括变种或品种),并探讨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流苏石斛濒危原因及资源保护
    刘强,殷寿华,黄文,殷建涛
    2007, 36(04): 45-47. 
    摘要 ( )   PDF(147KB) ( )  
    简述珍稀濒危植物流苏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及野生资源现状;分析其主要濒危原因有:自身的生长、繁殖特性与特殊生境的限制以及人为破坏等,并提出相应的野生资源保护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广东郁南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调查
    徐永福,喻勋林,朱志平
    2007, 36(04): 48-50,54. 
    摘要 ( )   PDF(242KB) ( )  
    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可划分为5个类型,8个亚型,15个群系,21个群丛,其中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并有暖性针叶林、暖性竹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灌丛、草丛等类型。此外,文中还较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各个植被类型的代表群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浙江铁线莲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章银柯,周建国,高瞻
    2007, 36(04): 51-54. 
    摘要 ( )   PDF(178KB) ( )  
    浙江省铁线莲属植物作为重要的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从植物分类学角度,总结了浙江省野生铁线莲属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园林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研究简报
    花烛苞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徐彬,王广东,郭维明,文方德
    2007, 36(04): 55-55. 
    摘要 ( )   PDF(88KB) ( )  
    以花烛苞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改良Nitsch+BA 1.0 mg/L+2,4-D 0.4 mg/L+蔗糖20 g/L+椰汁15%(V/V)为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改良Nitsch+BA 0.25 mg/L+KT 0.1 mg/L+蔗糖20 g/L+椰汁15%(V/V)为适宜不定芽分化培养基;适宜生根壮苗培养基:改良Nitsch+BA 0.25 mg/L+IBA 0.2 mg/L+蔗糖30 g/L+活性炭2 g/L。愈伤组织诱导培养2个月后转入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2个月后不定芽陆续发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紫苏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黄海泉,张蕾,黄美娟
    2007, 36(04): 56-56. 
    摘要 ( )   PDF(89KB) ( )  
    以紫苏种子获得无菌苗,取其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影响紫苏丛芽增殖和生根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种子较好的灭菌方法为75%酒精20 s+0.1%升汞8 min;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1 mg/L;移栽基质为泥炭土:草木灰:蛭石=5:2:3,成活率达90%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岷江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辛培尧,罗思宝
    2007, 36(04): 57-57. 
    摘要 ( )   PDF(90KB) ( )  
    以岷江百合新鳞茎为材料,MS+NAA 0.05 mg/L(单位下同)+6-BA 2.0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NAA 0.5+6-BA 2.0+GA 2.0为增殖培养基进行培养,30 d为一个继代周期,繁殖系数4~5。在1/2 MS+IBA 0.5+活性炭1 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移栽到腐叶土:木屑:泥塘土为1:1: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8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观赏凤梨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刘慧春,潘晓韵,朱开元,王炜勇
    2007, 36(04): 58-61. 
    摘要 ( )   PDF(193KB) ( )  
    综述近年来观赏凤梨植物的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观赏凤梨的组织培养与种质资源保存,简述其遗传转化和遗传标记的研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丛枝菌根促进植物根系吸收难溶态磷的研究进展
    刘进法,夏仁学,王明元,王鹏
    2007, 36(04): 62-66. 
    摘要 ( )   PDF(223KB) ( )  
    从扩大植物根系吸收面积、改善根际微环境、促进磷元素运输等方面综述丛枝菌根促进植物活化、吸收难溶态磷的最新研究概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辣椒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罗齐军,曾富华
    2007, 36(04): 67-71. 
    摘要 ( )   PDF(221KB) ( )  
    辣椒易发生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引致的病害,基因工程技术为辣椒抗病育种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就晚近以离体再生植株和转基因技术等为基础的辣椒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兰科植物保育研究概况
    黄暖爱,黄绵佳
    2007, 36(04): 72-76. 
    摘要 ( )   PDF(226KB) ( )  
    兰科植物多为珍稀濒危植物,全世界所有野生兰科植物都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家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占该公约应保护植物的90%以上,是植物保育中的"旗舰"类群。因此,依托现有资源开展兰科植物研究和保育,对其保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兰科植物研究及保育研究工作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及普通枇杷园艺学研究进展
    洪林
    2007, 36(04): 77-82. 
    摘要 ( )   PDF(448KB) ( )  
    简述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分类,并对主要种——普通枇杷的栽培、育种、繁殖、组织培养技术、生理、分子生物学等园艺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