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3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7-09-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龙眼对镉的吸收分布特性及耐性研究
    许文宝,谢志南,刘鸿洲,钟赞华,蔡晓东
    2007, 36(03): 1-3. 
    摘要 ( )   PDF(155KB) ( )  
    以三年生可开花结果的盆栽松风本龙眼为试材,研究镉处理后龙眼体内镉含量变化及植株生长效应。结果表明,龙眼吸收的镉,大部分停留在根内,少量向地上的叶和果转移,各器官镉的含量依次为根> 叶> 果。龙眼对镉具有较强的耐性,即使土壤外加镉量达400 mg/kg,其植株外观也未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但果的镉含量已严重超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镉胁迫下草莓幼龄期叶、根矿质元素积累和分布的变化
    周碧青,张金彪,黄维南
    2007, 36(03): 4-7. 
    摘要 ( )   PDF(205KB) ( )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重金属镉对草莓幼龄期叶、根矿质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镉降低草莓根中K、Ca、Mg、P、Cu、Zn、Mn、Fe的积累,叶片相应元素以及B、Mo含量也随镉浓度增大而呈降低趋势;但镉浓度较低时,K、Mg、P、Zn在叶、根中的含量均增加,而后才随镉处理浓度提高而降低。在镉胁迫下,同一元素在草莓叶、根之间的分布也受到影响,而且某些矿质元素含量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南方岩榆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夏尚光,张金池,梁淑英
    2007, 36(03): 8-11,36. 
    摘要 ( )   PDF(330KB) ( )  
    以引自美国的南方岩榆1年生大田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日变化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叶片的Pn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影响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叶面水气压亏缺(Vpdl)、温度和光强;不同部位叶片的Tr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中部叶和基部叶峰值出现在13:00,顶部叶峰值出现在15:00,且中部叶> 基部叶> 顶部叶;不同部位叶片的WUE日变化均呈单边下降的单峰曲线,中部叶和基部叶均低于顶部叶;影响榆树Tr和WUE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均是温度和Vpd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不同培养条件对光叶楮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
    时群,韦大器
    2007, 36(03): 12-14. 
    摘要 ( )   PDF(164KB) ( )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生长调节剂、蔗糖、琼脂、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光叶楮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生长调节剂配比是1.0 mg/L 6-BA、0.3 mg/L NAA,蔗糖浓度3.5%,琼脂浓度0.35%,光照强度2 000 lx,培养温度25℃。该优化培养条件能有效防止玻璃化苗的发生,获得较高的增殖系数和较健壮的苗木,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蝴蝶兰红花系品种杂交种子形态及胚培养研究
    曾碧玉,朱根发,刘海涛,王碧青
    2007, 36(03): 15-18. 
    摘要 ( )   PDF(214KB) ( )  
    对21个蝴蝶兰自交或杂交组合的种子形态进行观察和无菌培养,结果表明,蝴蝶兰不同组合的种子形态有一定差异,平均种子长、宽及种胚长、宽分别为0.292±0.025 mm、0.073±0.003 mm及0.151±0.009 mm、0.069±0.003 mm。种子萌发率及萌发所需时间因组合而异,平均萌发率为72.4%,原球茎及第一片叶出现所需时间分别为22±3 d、78±6 d,杂交组合启动萌发早、萌发率高。种子启动萌发所需时间、萌发率与果实、种子大小相关不显著,而种子启动萌发所需时间与种胚长、宽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表明种胚越大,萌发越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应用RAPD技术辅助蝴蝶兰辐射育种
    章宁,苏明华,徐夙侠,林清洪
    2007, 36(03): 19-22. 
    摘要 ( )   PDF(314KB) ( )  
    应用RAPD技术对蝴蝶兰辐射诱变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蝴蝶兰5种不同形态的诱变苗和对照苗进行PCR扩增,13个引物所产生的RAPD谱带大小为200~3 000 bp,共扩增77条带,多态性带61条,多态率79.22%。13个引物平均扩增的带数为5.92,引物S0036最多,为9条带。比较诱变苗与对照苗谱带,两者有差异,表明诱变苗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绿色木霉在啤酒糟基质上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
    陈健旋,陈莲
    2007, 36(03): 23-26. 
    摘要 ( )   PDF(256KB) ( )  
    对绿色木霉接种到啤酒糟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发酵物料起始含水量、发酵时间、起始pH值等发酵条件,以及啤酒糟培养基中添加麸皮、氮源种类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啤酒糟为发酵基质接种绿色木霉生产纤维素酶是可行的。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最适固态发酵的培养条件为:起始pH 5~6,培养温度28~30℃,发酵4 d;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麸皮比例30%,培养基起始含水量50%,(NH4)2SO4添加量为2.0%~2.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枇杷食叶害虫调查及枇杷黄毛虫室内药效试验
    罗佳,谢嫦,谢慧峰
    2007, 36(03): 27-30. 
    摘要 ( )   PDF(186KB) ( )  
    对福建福州、仙游三处枇杷园的调查表明,枇杷食叶害虫有24种,发生最严重的是枇杷黄毛虫和枇杷舟蛾,其次是扁刺蛾和双线盗毒蛾。调查地枇杷黄毛虫1年发生5代,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虫口数量最多。用阿维菌素、啶虫脒和氟虫腈对枇杷黄毛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和5%氟虫腈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地区加拿利海枣红棕象甲防治初报
    刘文芳
    2007, 36(03): 31-33. 
    摘要 ( )   PDF(230KB) ( )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对棕榈科植物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害虫,文章介绍该虫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厦门地区加拿利海枣的受害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园林植物有益瓢虫调查研究
    蔡晖,孙国坤,刘文芳,林志伟,谢毅璇
    2007, 36(03): 34-36. 
    摘要 ( )   PDF(255KB) ( )  
    据调查,厦门市园林植物共有瓢虫33种,隶属于22属。其优势种群为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小红瓢虫(Rodolia pumila)、大红瓢虫(R. rufopilosa)、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文中提出保护与利用有益瓢虫的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辣椒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敬国兴,李伏钦,陈永双,曾富华,卢向阳
    2007, 36(03): 37-39,42. 
    摘要 ( )   PDF(188KB) ( )  
    以保加利亚尖椒和赤研6号椒子叶为试材,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LC与IAA)对不定芽诱导分化及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C 1.0 mg/L+IAA 0.1 mg/L和LC 1.0 mg/L+IAA 1.0 mg/L均有利于保加利亚尖椒不定芽的分化,分化率均达100%,优胜芽率分别为83.3%和66.7%;LC 0.1 mg/L+IAA 0.2 mg/L有利于保加利亚尖椒不定芽的伸长,伸长率达78.5%,而LC 0.2 mg/L+IAA 0.6 mg/L有利于赤研6号椒不定芽的伸长,伸长率达58.5%;1/2 MS+IAA 1.0 mg/L+NAA 0.5 mg/L有利于不定芽的生根,保加利亚尖椒和赤研6号椒生根率分别为100%和8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兰属“小金童”组织培养研究
    邓樱,凌绪柏
    2007, 36(03): 40-42. 
    摘要 ( )   PDF(154KB) ( )  
    兰属小金童(Cymbidium Golden elf.‘Sundust’)茎尖组织培养研究表明:茎尖外植体在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花宝1号培养基上诱导产生原球茎;原球茎在花宝1号3 g/L+6-BA 1.5 mg/L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能形成快速增殖的丛生原球茎;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原球茎的增殖效果有显著差异;原球茎在不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 MS或花宝1号培养基上分化成无根小苗,然后在花宝1号+NAA 0.2 mg/L+IBA 0.6 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进而再形成完整植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5种食用色素对百合切花的染色效应
    黄晓昆,黄晓冬
    2007, 36(03): 43-45. 
    摘要 ( )   PDF(153KB) ( )  
    探讨5种食用色素对百合切花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百合花对果绿、柠檬黄适应性较好,其次为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有所差异,果绿15 g/L、21 h,柠檬黄11.25 g/L、12 h,胭脂红15 g/L、10 h,苋菜红11.25 g/L、20 h,日落黄15 g/L、17 h;pH值对染色效应影响不显著,各染料溶于蒸馏水时的pH值即可达到较好效果。染色后百合花瓶插寿命稍有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7~9 d观赏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四种简易切花保鲜剂比较试验
    黄小均,潘婷婷,罗国容,陈娟
    2007, 36(03): 46-48,55. 
    摘要 ( )   PDF(786KB) ( )  
    以瓶插寿命、鲜重及水分平衡值变化为指标,探讨由蔗糖、食盐、酒精、阿司匹林、食醋、青霉素等日常用品组成的四种配方的简易保鲜剂,对香石竹、非洲菊和玫瑰鲜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四种保鲜剂中,以配方B(1 L水+10 g蔗糖+10 g食盐+10 ml酒精)保鲜效果较为理想,能改善花枝的吸水状况,延长鲜切花水分平衡时间,从而延长鲜切花瓶插寿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柏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郑蓉,肖祥希,黄秀美,杨宗武,魏影景,黄声集
    2007, 36(03): 49-52. 
    摘要 ( )   PDF(266KB) ( )  
    对福建柏扦插穗条培育技术(插条选择、扦插基质、生根剂处理、环境调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母树修剪促萌应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以6月萌芽枝扦插最为适宜;福建柏插穗质量与母树株龄有关,株龄小于5年较佳;树冠不同部位的穗条对扦插生根影响不明显,但树冠中上部适宜扦插的穗条较多;生根促进剂能加快穗条伤口愈合并促进生根和增加根的数量,生根粉(ABT 1号)和吲哚丁酸的生根效果较理想,其中100 mg/L吲哚丁酸浸泡0.5 h生根效果尤佳;混有砂质的黄心土作为扦插基质较为适宜;扦插季节应依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福建地区以6月和10月左右较适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三角戟的栽培繁殖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郭凌毓,李乌金,周群,王成聪
    2007, 36(03): 53-55. 
    摘要 ( )   PDF(741KB) ( )  
    三角戟原产非洲津巴布韦,其树形优美,在园林绿化中有较大应用潜力。本文简介其生物学特性、栽培与繁殖方法以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建兰规模化生产体系规范化探讨
    林宏,陈银凤
    2007, 36(03): 56-58. 
    摘要 ( )   PDF(154KB) ( )  
    对建兰规模化生产体系,包括园区建设、繁殖与栽培、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主要环节进行规范化探讨,以期为建兰商品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尤志勉,张森尧,姚振生
    2007, 36(03): 59-63. 
    摘要 ( )   PDF(272KB) ( )  
    据初步调查,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共有114种(含种下等级单位),隶属于32科57属。本文对其种类、分布、主要化学成分等进行系统介绍,并讨论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及保护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研究简报
    茅苍术胚培养与快速繁殖
    赵玉国,吴沿友,桑小花
    2007, 36(03): 64-64,66. 
    摘要 ( )   PDF(395KB) ( )  
    茅苍术种胚在MS+6-BA 1.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可快速生长并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在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快速增殖,45 d增殖倍数为4.5;增殖芽在1/2 MS+NAA 0.5 mg/L培养基上快速生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蝴蝶兰快速繁殖及花芽诱导
    王再花,朱根发,吕复兵,叶庆生
    2007, 36(03): 65-66. 
    摘要 ( )   PDF(298KB) ( )  
    以Hyponex为基本培养基,蝴蝶兰杂交后代种子[Dtps.Taisuco Happy Smile ‘Ta Bei chou’×(Dtps.Taisuco Firebird×P.New Cinderella)]在不加生长调节剂的条件下萌发率达80%,添加适宜浓度的NAA和BA均能诱导出芽并增殖生根。实生苗经预处理后,再转入附加BA和TDZ的VW培养基中培养可诱导出花芽,若辅以低温处理,花芽诱导率可提高至51.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NAA和6-BA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陈银凤,林宏
    2007, 36(03): 67-68. 
    摘要 ( )   PDF(124KB) ( )  
    以"瑞丽美人"蝴蝶兰(Phalaenopsis wilsonii)幼嫩花梗侧芽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在附加6组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进行原球茎增殖培养。结果表明,添加6-BA 2.0 mg/L、6-BA 0.5 mg/L+NAA 1.0 mg/L、NAA 2.0 mg/L的繁殖系数较高,均达4倍以上,其中6-BA 0.5 mg/L+NAA 1.0 mg/L的增殖效果最明显,繁殖系数达4.806;体积大的接种外植体比体积小的繁殖系数高;5%椰乳有利于原球茎增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人工诱变技术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张燕玲,吴立蓉,贺红
    2007, 36(03): 69-73. 
    摘要 ( )   PDF(279KB) ( )  
    介绍人工诱变技术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主要成就,并探讨其发展方向及前景。人工诱变技术与杂交育种、基因转移及离体筛选等手段相结合,提高了育种效率,拓宽了抗病育种的范围。该技术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成功应用,将有利于培育植物抗病新品种,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及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水仙花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黄双龙,赖钟雄
    2007, 36(03): 74-79. 
    摘要 ( )   PDF(382KB) ( )  
    综述近年来水仙花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水仙花离体植株再生、相关基因克隆与遗传转化及其在快繁、脱毒、遗传改良、种质资源保存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植物中油菜素类固醇信号转导与细胞增殖
    范玉琴
    2007, 36(03): 80-84. 
    摘要 ( )   PDF(332KB) ( )  
    BRI1/BAK1复合体感知油菜素类固醇(BR)后,通过基因表达变化和涉及V-ATPase的快速生长诱导反应的磷酸化级联放大作用传递信号,并影响细胞增殖增长过程。本文就植物中BR调节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与细胞增殖作一综合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文心兰研究进展
    刘晓荣,王碧青,朱根发
    2007, 36(03): 85-90. 
    摘要 ( )   PDF(253KB) ( )  
    系统论述近十年来国内外文心兰(Oncidium)组织培养、栽培技术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提出我国文心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产业化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