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三玉,等.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杨梅[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5.[2] 李正丽,等.云南野生大树杨梅果实营养成分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21(4): 541-544.[3] 沈兆敏.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常绿果树卷[M]. 北京: 农业科学出版社, 1999: 596-601.[4] 缪松林,等.中国杨梅生态区划研究[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5(4): 366-372.[5] 林旗华,等.福建省杨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J]. 福建果树, 2011(1): 45-48.[6] 袁启凤,等.贵州地方杨梅资源的主要类型分布及特征特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8): 23-26.[7] 俞德浚.中国果树分类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79: 305-309.[8] 李正芬,等.贵州矮杨梅资源考察[C].全国第3次杨梅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资料, 1994.[9] 李时荣,等.中国杨梅属植物分类及种的分布[C]. 全国第3次杨梅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资料, 1994.[10] 何新华,等.中国杨梅资源及利用研究评述[J]. 果树学报, 2004,21(5): 467-471.[11] 张跃建,等. 我国杨梅品种种质资源及利用[J] .中国南方果树,1999,28(4): 24- 25.[12] 张喜焕,等.4种类型矮杨梅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3(2): 6-9.[13] 戚行江,等.不同分布地杨梅雄株花序特性及花粉扫描电镜观察[J]. 果树学报, 2005,22(2): 175-178.[14] Handa T, et al. Isozyme analysis of (yamamomo 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 cultivars[J]. Japanese Journal of Breeding, 1991,41(2): 203-209.[15] 李国梁. 几种园艺植物雌雄株的鉴别研究[D]. 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 1990: 68.[16] 谷晓明,等.矮杨梅不同类型和毛杨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X)的遗传学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2): 11-14.[17] 徐林娟.杨梅属植物基因DNA的RAPD分类研究[D]. 杭州: 浙江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97.[18] 林伯年,等.RAPD技术在杨梅属植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 园艺学报, 1999,26(4): 221-226.[19] 邱英雄,等.杨梅不同品种的ISSR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10(4): 343-346.[20] 谢小波,等.杨梅雌、雄种质遗传关系的RAPD和ISSR分析[J].果树学报, 2008,25(2): 198-202.[21] 潘鸿,等.广西野生杨梅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果树学报, 2008, 25(3): 353-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