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宝财,张华,祝业平,李剑源,李延明,马明军.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海拔变化[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0(4): 499—502.
[2] 薛建辉. 森林生态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136—138.
[3] 张谧,熊高明,赵常明,陈志刚,谢宗强. 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结构与格局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27(5): 603—609.
[4] 于硕,王嵘,刘敏,杨淑贞,罗远,陈小勇. 天目山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与萌条更新[J]. 生态学杂志, 2009,28(2): 182—187.
[5]《福建森林》编辑委员会编著. 福建森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193—225.
[6] 唐志,方精云.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J]. 生物多样性, 2004,12(1): 20—28.
[7] 曾宪锋. 广东东部不同生活型植物热带植物区系属性的比较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27(5): 557—563.
[8] 王祥荣.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生态特征的分析(续)[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15(4): 430—435.
[9] 陈宏伟,李江,孟梦,冯弦,刘永刚,周彬.云南热带山地三种阔叶人工林群落林下植物生活型谱比较[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33(4): 42—44.
[10] 吴征镒. 中国植被[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146.
[11] Mueller-Dombois D, Ellenberg H. Aims and Methods of Vegetation Ec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4: 139—147.
[12] Whittaker R H. Communities and Ecosystems[M].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1970: 6—17.
[13] 张娥,汪正祥,李泽,龚苗,田凯. 崩尖子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林种群结构与生活型谱垂直分布规律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5): 468—4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