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机,杨振德,卢天玲,黄素梅.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J]. 广西科学, 1999,6(1): 72—74.
[2] 黄艳,刘鹏,莫建光. 显脉金花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28): 11336,11379.
[3] 黎桦,余敏. 人工林中显脉金花茶的生态特性[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1996(3): 253—257.
[4] 蒋桂雄,朱积余. 广西珍贵树种高效栽培技术(连载)[J]. 广西林业, 2014(4): 43—44.
[5] 韦霄,蒋运生,韦记青,陈宗游,王满连,赵瑞锋. 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地理分布与生境调查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07,16(3): 895—899.
[6] 胡兴华,李洁维,蒋桥生,赵瑞峰. 金花茶叶片性状对不同光环境梯度的响应[J]. 广西植物, 2010,30(3): 355—361.
[7] 田肖箫,韦小丽,安常蓉,叶嘉俊,王明丹. 闽楠幼苗对光照的生态适应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45(5): 36—40.
[8] 桂克印. 不同光照处理对绿萝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9] 刘慧民,马艳丽,王柏臣,杨涛,车艳双,邢艳秋,车代弟. 两种绣线菊耐弱光能力的光合适应性[J]. 生态学报, 2012,32(23): 7519—7531.
[10] 柴胜丰,韦霄,史艳财,王满莲,邹蓉,唐辉. 强光胁迫对濒危植物金花茶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2,32(2): 159—164.
[11] 柴胜丰,庄雪影,韦霄,王满莲,唐建明,陈宗游. 光照强度对濒危植物毛瓣金花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3,33(3): 547—554.
[12] 翟玫瑰,李纪元,徐迎春,李辛雷. 遮阴对茶花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 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13] 陈建勋,王晓峰.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2—3.
[14] 陈建勋,王晓峰.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81—84.
[15] 曲春香,沈颂东,王雪峰,崔永华,宋卫平. 用考马斯亮蓝测定植物粗提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方法的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2(2): 82—85.
[16] 刘海英,王华华,崔长海,王曼,郭净净,文昭普,李安琪.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法)实验的改进[J]. 实验室科学, 2013,16(2): 19—20.
[17] 黄则月,曾庆尖,赵毅辉,贲园,杨梅. 细叶云南松幼苗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理响应[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46(6): 108—112.
[18] 王松,蔡艳飞,李枝林,李世峰. 光照条件对高山杜鹃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32(10): 2095—2101.
[19] 李汉生,徐永. 光照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1): 161—164.
[20] 邵增明. 不同光照条件下红叶石楠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性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 2015(1): 44—47.
[21] 贺安娜,袁雅威,梁云浩,曾莹. 自然强光对阴生植物虎耳草光合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27): 14940—14941.
[22] 梁镇林,梁慕勤. 大豆耐阴性研究X:不同耐阴性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研究[J].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2(2): 16—22.
[23] 陈菊艳,杨远庆. 遮光对野扇花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0,30(8): 1646—1652.
[24] 於艳萍. 秋枫幼苗耐荫性及光合特性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5] 刘晓宇. 遮阴处理对华北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J]. 山西林业科技, 2012,41(1): 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