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雁,李振坚,彭红明. 石斛兰—资源?生产?应用[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152—154.
[2] 陈心启,吉占和. 中国兰花全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153—171.
[3] 龚建英,王华新,孙利娜,林茂,杨舒婷. 九种引种石斛生物学特性和栽培适应性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20): 75—78.
[4] 饶宝蓉,陈泳和,刘忠辉.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及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科技, 2016(5): 79—82.
[5] 罗仁山,李泽生,周候光,白燕冰,罗凯,姚志军,史文斌,高燕,李桂琳. 不同品种石斛在云南瑞丽适应性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 2017(3): 51—54.
[6] 江爱明,曹俊,蔡高磊. 秦巴山区石斛属亲缘关系及金钗石斛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36(10): 1977—1983.
[7] 周桂芬,陈素红,吕圭源,颜美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铁皮石斛中柚皮素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4): 520—523.
[8] 武荣花. 我国石斛属植物资源及其亲缘关系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9] 李静. 石斛兰种质资源鉴定评价[D]. 海口: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10] 鲜小林,陈睿,万斌,秦帆. 西南地区野生春石斛资源搜集、保存与观赏利用价值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26(3): 1184—1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