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有华, 喻本德, 郭微, 林石狮, 李月香. 深圳东涌红树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英文)[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2): 199–206.
[2] 陈晓霞, 李瑜, 茹正忠, 昝欣, 谭凤仪, 昝启杰. 深圳坝光银叶树群落结构与多样性[J]. 生态学杂志, 2015(6): 1487–1498.
[3] Liang H, Huang Y Y, Lin S Z, Zhao K S, Zou Y F, Yu X F, Yang L J, Xu W, Ming Z, Zhou Z B. Study on plant diversity of mountain areas of Yangmeikeng and Chiao, Shenzhen, China[J].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 7(17): 2527–2552.
[4] 黄玉源, 招康塞, 杨立君. 深圳山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5] 黄玉源, 许斌, 梁鸿, 余欣繁, 魏若宇, 叶蓁, 许斌, 梁鸿, 温海洋, 王帆. 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Ⅲ)——坝光全区域生态保护策略[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 42(3): 21–26.
[6] 梁鸿, 许斌, 温海洋, 余欣繁, 黄玉源, 王帆, 魏若宇, 叶蓁, 陈志洁, 马嵩. 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上篇)——坝光区域陆地植被生态学特征[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 42(3): 7–14.
[7] 许斌, 梁鸿, 王帆, 杨立君, 温海洋, 段振亮, 黄玉源, 马嵩, 叶蓁, 魏若宇. 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Ⅱ)——坝光区域淡水水域生态学特征[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 42(3): 15–20.
[8] 明珠, 招康赛, 杨立君. 深圳市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对策[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2): 86–88.
[9] 王兆东, 谢利娟, 龙丹丹, 张华. 银湖山郊野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4): 16–24.
[10] 宋永昌. 植被生态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1] 张金屯. 数量生态学(第2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2] 万树明, 何飞飞, 陈恋, 邹冬生. 紫色土人工植被恢复地植物多样性研究[J]. 作物研究, 2011, 25(5): 482–485, 488.
[13] 黄玉源, 余欣繁, 招康赛, 余欣繁, 招康赛, 杨立君, 梁鸿, 卢云鹤, 王贺银, 刘浩. 深圳小南山与应人石山地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J]. 广西植物, 2016(7): 795–805.
[14] 黄玉源, 余欣繁, 梁鸿, 招康赛, 卢云鹤, 陈永恒, 刘念, 杨立君, 董安强, 明珠. 深圳莲花山植被组成及植物多样性研究[J].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6(2): 18–32.
[15] 许建新, 钱瑭璜, 冯志坚, 刘永金. 深圳坝光精细化工园区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12(1): 108–111.
[16] 黄志霖, 田耀武, 王俊青, 雷静品. 人工干扰对三峡库区柏木人工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4): 132–139.
[17] 江小蕾, 张卫国, 杨振宇. 不同干扰类型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9): 1479–1485.
[18] 毛志宏, 朱教君. 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6, 26(8): 2696–2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