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青松,杨海燕,冷锁虎,曹石,曾讲学,吴江生,周广生. 施氮量对油菜氮素积累和转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40(3): 511—518.[2] 董春华,刘强,文石林,荣湘民,宋海星,张玉平,高菊生,刘俊. 不同品种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素分配动态[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19(2): 70—74. [3] 陈历儒,宋海星,谌亚忠,张振华,刘强,荣湘民,官春云,李安乡.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产量和品质对供氮水平的反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17(6): 1424—1429. [4] 张辉,朱德进,黄卉,宁运旺,张永春.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土壤, 2012,44(6): 966—971. [5] 王寅,鲁剑巍,李小坤,李继福,刘朋朋,徐维明,杨运清. 移栽和直播油菜的氮肥施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21): 4406—4414. [6] 宋小林,刘强,宋海星,官春云,荣湘民,王纪玥,王署娟. 不同处理条件下油菜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19(6): 187—191. [7] 杨勇,刘强,宋海星,官春云,荣湘民,彭建伟. 氮磷钾配比对油菜养分吸收、碳氮代谢产物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2,24(1): 99—104. [8] 田昌,彭建伟,宋海星,官春云,刘强,荣湘民,郭春铭,张自荣.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对‘湘杂油763’产量、叶绿素和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5): 134—138. [9] 郭庆元,李志元,涂学文.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优质油菜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Ⅰ.不同油菜品种的氮磷营养特性[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22(4): 43—47. [10] 刘强,宋海星,荣湘民,彭建伟,谢桂先. 不同品种油菜氮效率差异及其生理基础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14(1): 113—119. [11] 杨明,宋海星,徐浩然,刘强,荣湘民,朱兆坤,王小娟,杨兰. 不同品种油菜生长后期体内氮素转运及再分配差异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10): 1289—1294. [12] 谭立敏,吴昊,李卉,周萍,李科林,王久荣,葛体达,袁红朝,吴金水. 不同施氮量下水稻分蘖期光合碳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其分配的量化研究:13C连续标记法[J]. 环境科学, 2014,35(5): 1933-1938.[13] 湖南农学院.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8: 142-144.[14] 刘代平,宋海星,官春云,刘强,陈社员,姚雪梅. 油菜生物量与氮素吸收量及生理效率的动态变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32(2): 173—176.[15] 汤亮,朱艳,鞠昌华,曹卫星. 油菜地上部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3): 526—530.[16] 赵冬霞,牛俊义,闫志利,张东昱,张艳明,喻兴芳.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油菜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30(3): 31—35.[17] 戴敬,徐俊兵,喻义珠,徐冰,马长青,吕丽兰. 冬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26(1): 77—80.[18] 刘晓伟,鲁剑巍,李小坤,徐维民,潘琴. 不同氮效率类型油菜的农艺性状、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特征[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33(5): 487—491.[19] 唐湘如,官春云. 施氮对油菜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1,23(4): 32—37.[20] Mollers C, Kessel B, Kahlmeyer M, Becker H C. Untersuchungen zur genotypischen Variabilitot der Stickstoffeffizienz bei Winterraps[C]//Mollers C.(Hrsg.) Stickstoff-effizienz Landw irtschaftlicher Kulturpflanzen. Berlin: Enrich Schmidt Verlag, 2000.[21] 陈历儒,王继玥,廖成松,刘强,荣湘民,彭建伟,谢桂先,宋海星. 不同品种油菜幼苗硝态氮吸收差异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8,17(5): 181—185.[22] 廖桂平,官春云. 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的特性研究[J]. 作物学报, 2002,28(1): 5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