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培松,谢细香,罗锦红. 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31): 13 739—13 740.<br>[2] 王燕,刘苑秋,曾炳生,郭浩,邓宗富.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32(1): 96—100.<br>[3] 郭梓娟. 沙棘—侧柏混交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br>[4] 王庆成,王春丽,张国珍. 落叶松纯林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4,22(6): 24—29.<br>[5] 耿玉清. 北京八达岭地区森林土壤理化特征及健康指数的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br>[6] 郭琦,王新杰. 不同混交模式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34(5): 70—74.<br>[7] 赵洋毅,王玉杰,王云琦,赵占军,刘楠,陈林. 渝北不同模式水源涵养林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特征的关系[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18(6): 2260—2266.<br>[8] 杨承栋. 森林土壤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土壤学报, 2008,45(5): 881—891.<br>[9] 刘晓飞,龚倾,李彬,李如珠. 森林土壤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3): 280—282.<br>[10] 杨承栋,焦如珍,孙启武. 森林土壤学科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4,17(2): 1—5.<br>[11] 王玲,冯茂松,洪志刚,铁烈华,李太芬,李英姿,何沛. 兴文县香椿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J]. 土壤, 2014,46(3): 512—517.<br>[12] 李爱英. 广东省桉树林的土壤肥力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08,24(3): 51—56.<br>[13] 邓恢.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12(1): 41—44.<br>[14] 赖景全. 桉树混交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 绿色科技, 2014,39(7): 55—56.<br>[15] 徐柳斌,陆梅,向仕敏. 滇西山地桉树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07(6): 41—43.<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