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琰,冯俊涛,王永宏.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0(5): 64—69.
[2] 李建鹃,洪伟,吴承祯,谢安强,李键,林晗. 雷公藤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9(4): 315—319.
[3] 陈凌艳,陈拓,荣俊冬,何天友,郑郁善. 雷公藤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16(2): 8—12.
[4] 李琰,杨广隶,冯俊涛,黄正清,张兴. 碳源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0(9): 224—228.
[5] 王文静,袁道强,高松洁.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3): 137—139.
[6] 李琰,崔蕾,杨钰琪,赵磊,雷嘉敏,张兴. 雷公藤不定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中试放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1): 53—58.
[7] 沈海龙. 植物组织培养[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1—105.
[8] 杨东方. 外源激素对远志不定根生长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4): 558—561.
[9] 王金刚,张兴.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0] 石晓东,高润梅.植物组织培养[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248.
[11] 邱运亮,段鹏慧,赵华.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174.
[12] 陈凌艳,陈拓,吴玉香,沈少炎,荣俊冬,何天友,郑郁善. 雷公藤组织培养中嫩叶外植体褐化的控制[J]. 江苏林业科技, 2016(6):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