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谦才,谭宗健,和秀云. 广东中山市五桂山保健植物调查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35(2): 54—57.
[2] Fisher T S, Lo Sundo P, Pandit S, Mattu M, Santoro J C, Wisniewski D, Cummings R T, Calzetta A, Cubbon R M, Fischer P A, Tarachandani A, De Francesco R, Wright S D, Sparrow C P, Carfi A, Sitlani A. Effects of pH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on PCSK9-dependent LDL receptor regulation[J]. Journal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7,282(28): 20502—20512
[3] Li X, Cao W, Shen Y L, Li N, Dong X P, Wang K J, Cheng Y X. Antioxidant compounds from Rosa laevigata fruits[J]. Food Chemistry, 2012,130(3): 575—580.
[4] 钟象景,张粤,邓声文.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毒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惠州学院学报, 2016,36(6): 50—57.
[5] 柴素芬,曾令达,陈桂秋. 象头山野生果树资源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13): 5410—5414.
[6] 邓声文,钟象景. 广东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及群落组成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08(4): 30—36.
[7] 刘国荣,冯蕾,张荣梅. 河北衡水市保健植物园林应用分析[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31(7): 53—56.
[8] 魏蒙霞. 观赏型保健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15,35(4):129—129.
[9] Zhuo L H, Wang L, Chen Q S. Wild fruit resources and exploitation in Xiaoxing’an Mountains[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1999,10(1): 31—33.
[10] 戴宝合. 资源植物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23—467.
[11] 李镇魁,黄辉宁,冯志坚,吴永彬.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22(1): 18—22.
[12] 金萍,陈重明,丁月香. 保健植物资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19(2): 10—14.
[13] 孔德敏,冯世钰,曾志勇.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健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 热带农业科学, 2012,32(2): 20—27.
[14] 汤承旗,黄祖清,杨金錶. 南酸枣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J]. 林业科技开发, 1992,3: 53—54.
[15] 韦晓霞. 福建野生果树资源调查和南酸枣利用的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16] 田惠光,张兵. 保健食品实用指南[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422.
[17] 高愿君. 中国野生植物开发与加工利用[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5: 1—495.
[18] 金宗濂. 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与开发[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1—598.
[19] 凌关庭. 保健食品原料手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26—622.
[20] 吴贻谷. 中药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80—84.
[21] 徐春霞,李向民,汪建文. 秦巴山区野生饮料植物资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7,16(2): 26—29.
[22] 叶春勇,章建浩. 草珊瑚保健饮品的研究[J]. 食品科学, 1996,17(11): 33—36.
[23] 周兴. 广西代茶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4,(1): 2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