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开云, 山口裕文, 李景秀, 李宏哲, 马宏.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传统利用(英文)[J]. 云南植物研究, 2007, 29(1): 58–66.
[2] 马菁华, 刘芳, 欧明烛, 杨朔, 任启飞. 秋海棠属植物资源保护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0, 40(10): 53–55.
[3] 杨亮, 何顺志. 中国秋海棠属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12): 2979–2981.
[4] 徐菲, 宣继萍, 郭忠仁. 秋海棠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4): 7–12.
[5] 杜文文. 观叶秋海棠新品种选育[J]. 中国花卉园艺, 2019(10): 35.
[6] Bohlmann J, Meyer-Gauen G, Croteau R. Plant terpenoid synthas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8, 95(8): 4126–4133.
[7] 缪旻珉, 陈建春, 张宗东. 花朵香味的生理、遗传及调控[J]. 分子植物育种, 2007, 5(6): 67–74.
[8] 孔滢, 孙明, 潘会堂, 张启翔. 花香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2): 146–154.
[9] 李爱荣, 李景秀, 崔伟华.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 秋海棠 科[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0: 130.
[10] 董莉娜, 刘演, 许为斌, 林春蕊, 潘争红. 广西秋海棠属植物的药用资源[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4): 67–74.
[11] 刘树文. 合成香料技术手册(第二版)[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17.
[12] 宁洪良, 郑福平, 孙宝国, 谢建春, 刘玉平. 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花椒精油[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 34(5): 179–184.
[13] 周翔, 莫建光, 谢一兴, 李奥峰. 广西芳樟醇型樟树精油成分的GC-MS研究[J]. 食品科技, 2011, 36(1): 282–285.
[14] 孙立宏, 孙立明. 香叶醇的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 2009, 24(5): 428–430.
[15] 魏宾, 崔亚辉, 徐芳, 欧阳杰. 盐水保存对板栗花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6(5): 151–156.
[16] 金建忠, 沈敏敏. β-蒎烯氧化反应研究进展[J]. 广州化学, 2006, 31(3): 51–56.
[17] 尹小庆, 汤艳燕, 杜木英, 武亚婷, 武运, 阚建全. 两种鲊辣椒发酵过程中香气特征及其差异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45(16): 266–274, 285.
[18] 李静雯. 直投式复配发酵剂生产羊肉发酵香肠的研究[D]. 贵阳: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19] 董静, 邢锦城, 洪立洲, 刘冲, 朱小梅, 赵宝泉, 温祝桂, 贺亭亭, 赵小慧. 干燥工艺对马齿苋活性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16): 179–183.
[20] 吕正鑫, 王海令, 贺艳群, 刘青, 黄春辉, 贾东峰, 徐小彪. 基于HS-SPME-GC-MS的5份猕猴桃种质风味品质研究[J]. 果树学报, 2022, 39(1): 47–59.
[21] 孙宝国. 食用调香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49.
[22] 杨绍祥, 穆旻, 何昕, 刘永国. 食用香料3-辛酮的合成[J]. 中国调味品, 2014, 39(8): 93–95.
[23] 黄贤飞, 董振山, 钱玉梅, 许春平. 茉莉浸膏挥发性成分分析[J]. 农产品加工, 2020(15): 49–50, 52.
[24] 杨艳, 杨春英, 杨荣玲, 刘学铭. 火焰花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5): 1016–1020.
[25] 黄华希, 臧青民, 易秀红, 李金花, 陈荣. 不同部位狭叶紫锥菊挥发性成分分析[J]. 北方园艺, 2020(17): 102–109.
[26] 李军集, 孟忠磊, 黎贵卿. 广西白玉兰花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2(6): 102–106.
[27] 丁友芳, 陈菲, 吕燕玲, 黄碧华, 陈伯毅.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香花秋海棠及其变种花香气成 分[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 50(5): 347–352.
[28] 李晨辉, 朱元娣, 仇占南, 高同雨, 张茹阳, 李天忠, 武雅娟, 柴迪迪. 不同贮藏方式对‘京白梨’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16, 33(S1): 157–165.
[29] 徐志珍, 李思, 宋洁琼, 夏玮, 张文清, 杜永芹, 程勤贤, 田晓龙. 腊梅花保存方法对精油成分的影响[J]. 精细化工, 2013, 30(6): 648–651.
[30] 李程勋, 徐晓俞, 李爱萍, 郑开斌, 潘键. 不同冷藏时间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香气成分分析[J]. 福建农业科技, 2022, 53(3): 26–31.
[31] 管开云, Fershalova T D, Tsybulya N V, 田代科. 云南秋海棠挥发物抗微生物活性的研究(英文)[J]. 云南植物研究, 2005, 27(4): 437–442.
[32] 肖会敏, 王四旺, 王剑波, 谢艳华, 郭庆东. 层析法富集连翘挥发油中β-蒎烯的实验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20): 20,23.
[33] 肖晶, 卢卫斌, 庄明蕊, 林瑞超. 用色质联用仪分析鉴定野马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 分析仪器, 2004(3): 21–24.
[34] 姜冬梅, 朱源, 余江南, 徐希明. 芳樟醇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18): 3530–3533.
[35] 李晓晴, 惠海英, 骆志成. 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1(2): 87–89.
[36] 代敏, 彭成. 香叶醇治疗小鼠白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疗效研究[J]. 中成药, 2013, 35(9): 1831–1836.
[37] 邹丽婷, 王文婷, 杨辉祥, 黄小芹, 黎丽, 吴少华, 李永裕, 杨超. 新鲜广西柠檬草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J]. 种子科技, 2020, 38(18): 13–14, 17.
[38] 吴谕锋, 朱泽宇, 陈靖南, 皮家恺, 魏宇辰. 冰片药理作用及冰片酯的研究进展[J]. 药学研究, 2020, 39(4): 217–224.
[39] 马桢红, 陈淑玉, 瞿明芳. 樟脑油精药效及其安全性评价[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1(1): 58–60.
[40] 谢久凤, 秦章元, 张寒蕾, 闫睢豪, 郭阳阳, 杨亚昕, 李海霞. 14种观赏植物叶片和花瓣挥发性物质抑菌效果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12): 1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