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玉壶. 中国木兰科一新属[J]. 植物分类学报, 1979, 17(4): 72–74.
[2] 田昆, 张国学, 程小放, 和世钧, 杨宇明, 杨永兴. 木兰科濒危植物华盖木的生境脆弱性[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5): 551–556.
[3] 周幸, 詹丽, 孔波, 梁倩. 11种植物挥发油对米象和锯谷盗的熏蒸与触杀活性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24, 41(5): 54–59.
[4] 李烈辉, 张洪冰, 杨成梓, 蔡沓栗. 滨海前胡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 44(4): 279–283.
[5] 楚永兴, 李帆, 欧阳志勤. 华盖木扦插育苗技术[J]. 林业调查规划, 2012, 37(1): 128–130.
[6] 刘美凤, 林嘉琪, 蒋利荣, 董华政, 朱开甫. 木兰科植物马关木莲和华盖木精油成分研究[J]. 广州化工, 2016, 44(21): 31–33,67.
[7] 王艺光, 付建新, 张超, 胡绍庆, 赵宏波. 不同花期山矾花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3): 516–523.
[8] 褚宏叶, 周帅奇, 李春雨, 吴端, 叶磊明. 不同光强光质对艾草生长及挥发油成分积累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2, 51(2): 92–101.
[9] 刘喜梅, 李海朝. 不同海拔高度祁连圆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比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6(1): 126–131.
[10] 杨雨晨, 陈晶, 马力天, 郑瑾. 中药提取物榄香烯在镇痛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23(23): 3449–3456.
[11] 黄华希, 臧青民, 易秀红, 李金花, 陈荣. 不同部位狭叶紫锥菊挥发性成分分析[J]. 北方园艺, 2020(17): 102–109.
[12] 徐世娟, 卢海啸, 黄华希, 郭艺鹏, 朱昌叁. 云南引种淡白紫锥菊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14): 264–269.
[13] Solar A, Colaric M, Usenik V, Stampar F.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lected flavonoids, phenolic acids and quinones in annual shoots of common walnut (Juglans regia L.) [J]. Plant Science, 2006, 170(3): 453–461.
[14] 孔垂华, 徐涛, 胡飞, 黄寿山. 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诱导机制[J]. 生态学报, 2000, 20(5): 849–854.
[15] Frischknecht P M, Schuhmacher K, Muller–Scharer H, Baumann T W.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Senecio vulgaris from contrasting habitat types: growth and pyrrolizidine alkaloid formation [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1, 27(2): 343–358.
[16] 昌娅琪, 栾新博, 权帆, 颜健, 黎平. 4种方法提取蒌叶鲜叶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39(5): 225–233.
[17] 黄儒珠, 檀东飞, 郑娅珊, 黄丽峰. 醉香含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9, 17(4): 406–408.
[18] 胡文杰, 李阁, 李冠喜.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8, 33(12): 42–46.
[19] 梁雨晨. 蓝翠雀花挥发油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研究, 2024, 44(2): 195–201.
[20] 邓超澄, 霍丽妮, 李培源, 陈睿, 邓艳红. 广西阴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17): 105–109.
[21] 钱昌明, 吴文滔, 陈健, 宋希强, 赵莹. 石碌含笑花苞和叶片的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 热带生物学报, 2024, 45(3): 290–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