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37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8-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枇杷成花过程叶片蛋白质变化动态
    刘宗莉,林顺权,陈厚彬
    2008, 37(02): 1-6. 
    摘要 ( )   PDF(1476KB) ( )  
    研究了温室内水分胁迫下盆栽枇杷和大田枇杷的成花和未成花枝梢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同时对成花和未成花枝梢顶芽进行特异蛋白双向凝胶电泳研究。结果表明,枇杷成花诱导需经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定程度的升高,然后急剧下降的过程,即可溶性蛋白质的升高对应成花诱导,而蛋白质的下降与形态分化紧密相关。成花植株枝梢顶芽与未成花植株枝梢顶芽的2-DE图谱总模式相同,但前者比后者多了两种蛋白质,其分子量和等电点一为MW 14110.5±110.8、pI 5.350±0.008,另一为MW 66446.3±260.9、pI 4.730±0.032,两种蛋白质均呈酸性,可能与枇杷成花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两种木莲属植物的花器官发生与发育
    廖文芳,夏念和
    2008, 37(02): 7-10. 
    摘要 ( )   PDF(1574KB) ( )  
    用扫描电镜观察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 Dandy)和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Oliv.)两种木莲属植物的花器官发生及发育过程。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花被片皆为向心发生,木莲的花被片3基数3轮,而桂南木莲的花被片4轮,前3轮3基数,第4轮普遍存在退化现象。雄蕊与心皮皆多枚,螺旋状向心发生。两种植物花发育的特殊之处在于花被片为轮状不同时发生,即从发生位置上看为3基数轮生,但同一轮花被片之间在发生时间上存在差异。这种花被片的轮状不同时发生可能是螺旋状发生向轮状发生演化的一个过渡阶段,这对探讨被子植物花器官发生与发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梅花山57种常绿树叶片叶绿素特征分析
    叶倩,刘志国,蔡永立,陈凌,王宏伟,田玉鹏
    2008, 37(02): 11-16. 
    摘要 ( )   PDF(3970KB) ( )  
    选取福建梅花山海拔1200m和455m地区57种常绿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两海拔的植物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并计算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植物叶绿素a、b,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值大多分布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2)多数植物新叶叶绿素含量高于老叶,叶绿素a/b值低于老叶,但是新、老叶无显著差异。(3)不同海拔的植物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有明显差异,低海拔地区明显高于高海拔地区。植物通过总叶绿素含量和a/b值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根癌农杆菌介导蓝猪耳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龙海涛,李洪清,李玲
    2008, 37(02): 17-20. 
    摘要 ( )   PDF(1000KB) ( )  
    研究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蓝猪耳转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以蓝色花类型蓝猪耳5~6周的叶片为外植体,在OD600为0.5~0.6的活化菌液中浸染5~10min,暗培养4d后,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BA 1.0mg/L+2,4-D 0.1mg/L)上生长14d,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经芽诱导培养基(1/2MS+BA 1.0mg/L+NAA 0.1mg/L)培养28d得到抗性芽;生根培养基(1/2MS)上培养14d得到抗性植株。经PCR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蓝猪耳基因组中,转化率达13%~14%。Cef和Hyg浓度对转化影响较大,转化的不同阶段其适宜浓度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野葛块根脱分化与再分化相关因子研究
    尹明华,洪森荣
    2008, 37(02): 21-25. 
    摘要 ( )   PDF(923KB) ( )  
    采用正交试验、单因子试验和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探讨几种因子对野葛块根组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葛块根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mg/L+6-BA 1.0mg/L+2,4-D 2.0mg/L,暗培养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野葛块根愈伤组织的最佳出芽培养基为MS+NAA 0.5mg/L+6-BA 3.0mg/L或MS+NAA 0.5mg/L+KT 2.0mg/L,光照培养更有利于愈伤组织芽的再分化;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mg/L+PP333 3.0mg/L+蔗糖30g/L;PP333 3.0mg/L和蛭石:珍珠岩(2:1)基质能显著提高再生苗的移栽成活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14个黄皮品种(系)的RAPD分析
    蒋素梅,,冯莉,林德球
    2008, 37(02): 26-29. 
    摘要 ( )   PDF(1042KB) ( )  
    对14个黄皮(Clausena lansium)品种(系)进行RAPD分析,从1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能在种质间表现出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8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7条,多态性比例为54.0%。结果表明,除龙川无核黄皮、龙山无核黄皮和冰糖黄皮外,其它11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较近(D≤0.1),说明大多数黄皮品种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表明,14个黄皮品种(系)在遗传距离0.15处可划分为3个类群,基本反映了黄皮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植物源草酸氧化酶筛选及应用潜力评价
    董登峰,王永峰
    2008, 37(02): 30-34. 
    摘要 ( )   PDF(921KB) ( )  
    以44科88种植物叶片为酶源,检测出具有OXO活性的植物34科60种,其中OXO比活力较高(>0.02U/mg protein且>0.2U/g·fw)的有30种。为评估酶法清除动物体内草酸的可能性,研究了松果菊、白花败酱、草珊瑚、白鹤灵芝和甘草的OXO性质。结果表明,5种植物OXO都具有极强的酸、热稳定性;松果菊、白鹤灵芝和白花败酱OXO活性不受胃蛋白酶、NaCl和CaCl2抑制,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甘草OXO活性不受NaCl和CaCl2抑制,但受胃蛋白酶降解;而草珊瑚OXO受NaCl、CaCl2及胃蛋白酶抑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咸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陈宏铭,黄敏参,方玉霖,曾亚梅,刘剑秋
    2008, 37(02): 35-37. 
    摘要 ( )   PDF(852KB) ( )  
    通过超声波法与乙醇回流法分别提取咸草总黄酮,两者均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并运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400W、乙醇浓度60%、料液比1:60、超声波作用时间10min,样品总黄酮含量为1.558%;乙醇回流法的最优条件为水浴温度9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60、回流时间1.5h,总黄酮含量2.011%。两种方法比较:乙醇回流法提取总黄酮含量较高,而超声波法更节省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秋水仙素诱导兰属‘素心黄’多倍体的方法研究
    邓樱,周晔,陈继敏
    2008, 37(02): 38-40. 
    摘要 ( )   PDF(1718KB) ( )  
    采用继代培养法和侧芽萌动培养法比较秋水仙素诱导‘素心黄’多倍体的效果。结果表明,继代培养法加倍效果较好,其诱导率为16.7%;细胞学鉴定表明,该方法诱导培育的植株具有多倍体表型特征,其体细胞染色体数2n=80,未见嵌合现象,而对照2n=4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HPLC法测定博落回药材不同器官白屈菜红碱含量
    李晓蒙,程力惠,刘慧琼
    2008, 37(02): 41-43. 
    摘要 ( )   PDF(882KB) ( )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博落回药材不同器官的白屈菜红碱含量。色谱条件:Diamnosil C18柱,以乙腈-0.2%磷酸(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8nm。检测结果表明,其果实的白屈菜红碱含量较高,因此,常法采用博落回果实作为药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正交设计优选马蹄莲鲜切花染色技术初步研究
    黄晓昆,黄妮雅,黄晓冬,陈秋凤
    2008, 37(02): 44-45,49. 
    摘要 ( )   PDF(831KB) ( )  
    利用正交设计选优方法探讨5种食用色素对马蹄莲鲜切花染色的最佳条件,得出5种食用色素的染色剂浓度、染色时间、染液pH值的最佳组合分别为:柠檬黄9g/L、6h、7.1,胭脂红12g/L、5h、8.5,果绿6g/L、5.5h、6.0,日落黄9g/L、5h、9.2,苋菜红9g/L (或12g/L)、6h、9.4;染色后切花瓶插寿命稍有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5~8d观赏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茚虫威在豇豆中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杨淑娟,郭建辉,蔡恩兴,张奇泓
    2008, 37(02): 46-49. 
    摘要 ( )   PDF(897KB) ( )  
    采用气相色谱(GC-ECD)分析法,研究15%茚虫威(安打)乳油在豇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安全使用技术。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01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7%~92.8%,RSD为3.43%~5.27%。残留消解动态表明,茚虫威在豇豆中的原始沉积量间隔7d连续施用2次>施用1次;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茚虫威施用1次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2.7180·e-0.2500t,半衰期(DT50)为2.8d,消解99%所需时间T0.99为18.4d;施用2次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2.3712·e-0.2404t,DT50为2.9d,T0.99为19.2d。在豇豆采收期施用茚虫威有效成分48.21g/hm2 1次,或间隔7d连续施用2次,在末次施药后11d采集豆荚样品检测,残留量均<0.2mg/kg,平均残留量分别为0.103mg/kg和0.111mg/kg,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符合日本最高残留限量(MRL)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猫尾射的生药鉴别
    林美珍
    2008, 37(02): 50-52. 
    摘要 ( )   PDF(1108KB) ( )  
    猫尾射是闽台民间传统的膳用中草药。本文对猫尾射的植物形态、生药性状、显微特征(包括根横切面、粉末装片)进行系统观察和理化鉴别,为其生药鉴定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海南岛土著药用木本植物区系及其应用现状调查
    单家林,余琳,郑学勤
    2008, 37(02): 53-56. 
    摘要 ( )   PDF(887KB) ( )  
    对海南岛野生土著药用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表明,该区系由70科206属332种组成,呈现出热带北缘特征,物种主要集中在岛南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本文还对海南岛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思路作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山东莱州大基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
    王家福,王森林,高德民
    2008, 37(02): 57-60. 
    摘要 ( )   PDF(879KB) ( )  
    山东莱州大基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优势现象明显、特有种较多、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古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属华北植物区系,具有典型温带区系特征,兼有一定的热带亲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山东水生药用植物调查研究
    白文永,高德民,康怀兴
    2008, 37(02): 61-63. 
    摘要 ( )   PDF(819KB) ( )  
    本调查共采集山东省水生植物标本800余份,经鉴定,其中水生药用植物共有65科82属128种,按功效将其分为12类。文中评析了山东省水生药用植物资源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地区涉台引进园林植物的评价
    黄伟林
    2008, 37(02): 64-68. 
    摘要 ( )   PDF(1825KB) ( )  
    本文回顾近十几年来厦门地区涉台("闽台通道")引进园林植物的概况,调查、总结和评价经"闽台通道"引入厦门地区栽培及应用的77种园林植物,并提出加强涉台园林植物引种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研究简报
    线艺建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李丽,罗君琴,聂振鹏,孙建华,柯甫志,徐建国
    2008, 37(02): 69-70. 
    摘要 ( )   PDF(2467KB) ( )  
    以线艺建兰茎尖、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在1/2MS+6-BA 3.0mg/L+NAA 0.3mg/L培养基上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在1/2MS+6-BA 0.1mg/L+NAA 1.0mg/L培养基上可大量增殖,并伸长生长形成丛生型根状茎;根状茎在MS+6-BA 2.0mg/L+PP333 1.0mg/L+NAA 0.5mg/L培养基上可分化成小苗,分化率达46.3%;小苗在MS+IBA 1.0mg/L+GA 0.5mg/L+香蕉泥100g/L的培养基上生根壮苗,生根率达1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的离体快速繁殖
    李洪林,刘锋,高丽,杨波
    2008, 37(02): 71-71. 
    摘要 ( )   PDF(694KB) ( )  
    以微齿眼子菜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KT 0.5mg/L+NAA 0.05mg/L+GA3 2.0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增殖系数达8~10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生根率达90%。移栽到带有泥土的水缸中,成活率达95%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腰果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林锋,王小华,梁李宏,庄南生
    2008, 37(02): 72-72. 
    摘要 ( )   PDF(810KB) ( )  
    以腰果种子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5mg/L+3%蔗糖+8g/L琼脂适宜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基为:a)1/2MS(液体)+25mg/L IBA+3%蔗糖+8g/L琼脂(暗培养)、b)1/2MS+1mg/L IAA+1mg/L IBA+3mg/L PP333+0.2% AC+100mg/L VC+3%蔗糖+8g/L琼脂,运用两步生根法,生根率达到5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椰子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研究进展
    王萍,刘立云,唐龙祥
    2008, 37(02): 73-76. 
    摘要 ( )   PDF(889KB) ( )  
    概述了国内外椰子杂交研究情况,并分析椰子杂交种在营养生长、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的表现,认为椰子杂交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叶下珠抗肿瘤抗病毒研究进展
    袁宇熹,林毅,明艳林,童庆宣
    2008, 37(02): 77-80. 
    摘要 ( )   PDF(871KB) ( )  
    叶下珠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木脂素类、萜类、鞣质等多种成分,具有抗乙肝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深入开发。本文对叶下珠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