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GB/T 18337.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S].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1.
[2] 袁俊平. 公益林生态效能特点及管护[J]. 中国林业, 2010(22): 56.
[3] 武生权, 霍炳南, 谷建才. 承德市滦平县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 33(4): 395–401.
[4] 李红振. 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质量监测与评价[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 48(2): 29–34.
[5] 齐也, 江瑶, 张中瑞. 广东蕉岭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 37(4): 91–95.
[6] 张会儒, 雷相东, 张春雨, 赵秀海, 胡雪凡. 森林质量评价及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5): 1–18.
[7] 严会超.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8] 黄卫平.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探析[J]. 林业科技情报, 2020, 52(2): 41–43.
[9] 杨倩楠, 石莹怡, 张泽宇, 王超.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生态公益林综合效益评价——以英德市为例[J]. 广西林业科学, 2022, 51(1): 84–92.
[10] 刘伟, 谢小祎. 森林质量评价及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研究[J]. 山西农经, 2019(14): 75–76.
[11] 王建军, 安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森林健康状况综合评价[J]. 西部林业科学, 2022, 51(3): 114–117.
[12] 夏本安, 文敏, 任煜堃, 陈佳楠, 糜新宇, 王品, 唐代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湖南省森林碳汇发展潜力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6(11): 97–102.
[13] 梅浩, 彭泰来, 桂来庭.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J]. 林业资源管理, 2019(2): 15–20.
[14] 齐也, 江瑶, 张中瑞. 广东蕉岭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 37(4): 91–95.
[15] 李红振. 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质量监测与评价[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 48(2): 29–34.
[16] 孙敏, 周春国. 小班尺度森林资源质量评价——以南京市老山林场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2): 101–104.
[17] 胡焕香, 佘济云, 张敏, 毛旭鹏, 孟伟. 基于小班尺度的宁远河流域森林健康评价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 28(2): 182–186.
[18] 李红振. 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质量监测与评价[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 48(2): 29–34.
[19] 余志明. 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 绿色科技, 2019(13): 214–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