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朝枢.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204-205.[2] 张若慧等.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88-189.[3] 马忠武,等. 中国特有植物钟萼木化学成分的研究[J]. 植物学报, 1992,34(6): 43-48.[4] 李铁华,等. 钟萼木种子生理休眠特性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7,17(2): 41-44.[5] 郭治友,等. 钟萼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43(1): 127.[6] 傅瑞树,等. 钟萼木种子贮藏与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J]. 武夷科学, 2005,21(1): 25-28.[7] 周建良,等. 钟萼木褐斑病的研究初报[J]. 湖南林业科技, 1997,24(3): 47-51.[8] 李鹏丽,等. 果树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26(5): 53-57.[9] 王雷存,等. “富士×嘎拉”F1代杂种苗早期选择试验[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25(2): 80-82.[10] 郭祥泉,等. “t”检验法则在闽北抗寒-速生邓恩桉优株筛选的应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15(3): 385-389.[11] 洪伟,等. 试验设计与分析[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7-90.[12] 郭祥泉,等. 邓恩桉在闽北生长规律与适应性探讨[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25(2): 5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