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 中药志(第4册)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75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4]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所. 秦岭植物志(第1卷第5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5] 陈献,王艳红. 墨旱莲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11(1): 76-78.
[6] 段晓春. 旱莲草的研究概况[J]. 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 2004,2(25): 59-60.
[7] 林朝朋,芮汉明,许晓春. 墨旱莲黄酮类提取物抗自由基作用及体内抗氧化功能的研究[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5, 29(4): 344-345.
[8] 石变华,庄晓燕,白秀珍. 墨旱莲水煎剂对致衰老小鼠肝脏中SOD、MDA、GSH-Px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20(2): 208-209.
[9] 涂彩霞,张荣鑫,马景昕,等. 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动物致色素作用和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5(1): 1-4.
[10] 余建清,于怀东,邹国林. 墨旱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5,40(12): 895-896.
[11] 原红霞,赵云丽,王晓英,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墨旱莲中的蟛蜞菊内酯和异去甲基蟛蜞菊内酯[J]. 色谱, 2007,25(3): 371-373.
[12] 吴疆,侯文彬,张铁军,等. 墨旱莲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8,39(6): 814-816.
[13] 原红霞,高晓霞,赵云丽,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墨旱莲中的鳢肠醛[J]. 色谱, 2007,25(5): 740-742.
[14] Sikroria B C, Srivastava S J, Niranjan G S. Phytochemical studies on Eclipta alba[J]. Journal Indian Chemistry Society, 1982,59(7): 905.
[15] 营大礼. 墨旱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08,19(36): 2876-2878.
[16] 邹建平,中山充. 墨旱莲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1993,24(4): 174.
[17] 赵锦慧,周琳,赖颖. 墨旱莲水提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51(22): 5056-5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