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露,康利平,刘大会,彭华胜,谢晋陈敏. 历代本草重楼基原考[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42(18): 3469–3473.
[2] 陶爱恩,赵飞亚,李若师,钱金栿,夏从龙. 重楼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草药, 2020, 51(18): 4809–4815.
[3] 李恒,苏豹,张兆云,杨宇明. 中国重楼资源现状评价及其种植业的发展对策[J]. 西部林业科学, 2015, 44(03): 1–7.
[4] 苏海兰,周先治,李希,陈敏健,卓景泰,唐建阳,单寄坪,林映从.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生理生化变化研究[J].中草药,2017,48(22):4755–4763.
[5] 黎华君,曾令祥,彭慧元. 贵阳市百宜野生重楼种质资源的调查[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39(1): 28–30.
[6] 尹鸿翔,张浩. 濒危民族药重楼种质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11): 2863–2865.
[7] 苏泽春,王泽清,陈翠. 运用聚类分析与TOPSIS法综合评价云南重楼种质资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4): 16–19+24.
[8] 郑梅霞,陈宏,苏海兰,朱育菁. 不同重楼资源的重楼皂苷含量比较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J]. 福建农业科技, 2020,(8):58–66.
[9] 陈士林. 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M]. 2011.
[10] 陈铁柱,文飞燕,张涛. 21个产地七叶一枝花中皂苷类成分的评价[J]. 中成药, 2017, 39(011): 2345–2350.
[11] 李海涛,罗先文,管燕红. 云南省不同地区滇重楼皂苷含量的对比及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05): 803–806.
[12] 周爱存,闫道良,黄妍. 浙江七叶一枝花种质资源的化学评价[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 (09): 1065–1069.
[13] 梁社往,张世华,何忠俊. 不同地理种源滇重楼叶片碳氮代谢关键生理生化指标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0(5): 771–776.
[14] 邹亮,周浓,张海珠. HPLC测定不同产地滇重楼中的4种重楼皂苷[J]. 华西药学杂志, 2009, 24(5): 521–523.
[15] 叶方,黄良永,陈黎,胡培,朱敏,孙良学,雷攀. 武当山区人工种植重楼中9种重楼皂苷含量分析[J]. 中南药学, 2016,14(11): 1244–1248.
[16] 李晨,刘立敏,杨敏,李海峰.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J]. 中成药, 2017, 39(7): 1454–1459. |